隨著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安裝呼叫中心,呼叫中心的規模越來越大,質檢有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質檢簡單說就是做質量管理,檢驗排班安排的人力,是不是真的具有適當的技能。
排班只能安排呼叫中心需要的人力,卻沒有辦法確定這些人力具有適當的技能。排班的流程主要是,檢驗人力需求和實際安排人力,兩者是不是有高度相符;也就是需要人多的時候,是不是安排比較多的人,需要人少的時候,安排比較少的人。
如果只有考慮到電話多,就安排多一點的人,電話少,就安排少一點的人,但完全忽略了上線的人,是不是有能力處理這些電話,雖然排班師在適當的時候安排了人上班,但這個人是不是適當的人,做的是不是適當的事,這卻是很大的問題了。
要解決這問題,仰賴的就是質檢。
在排班的四大環節:預測、排班、跟蹤和管理中,后面兩項都需要依賴質檢,來詳細檢驗為何排班的效果不佳,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簡單說,排班排出了需要的人力,而質檢確保了這些人力具有適當的技能,只有這兩者的結合,才能做到人力資源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 適當的時候,安排適當的人,做適當的事情。
所以說,質檢對呼叫中心管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門,但真正想要把質檢工作做好做強,在實施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為難的事。
第一:質檢目的不對,絕大部分是為了考核和獎金,而不是為了輔導和培訓
大部分公司做質檢,都是為了考核員工的表現,甚至當作計算獎金的辦法,但卻忘記了質檢最重要的本質,就是質檢工作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如果是拿了做考核,像是大學聯考一樣,教授一翻兩瞪眼”打分給成績,質檢是最差勁的一種考核辦法。拿來當作獎金的計算方法,更是會讓座席代表不知道該如何努力。
理由很簡單,質檢的做法,是由座席跟客戶講話的錄音檔當中,挑出幾通電話,定期進行監聽,并根據座席代表的通話服務情況來打分數。
這種抽檢錄音檔的方式有致命缺陷:一個座席代表很可能努力接聽了100通電話,服務的都很好,但只有一通電話講的不好,而這通電話卻不幸被抽中,分數反而被打得很低。這種通過抽樣檢驗的方法,是借鑒于傳統制造業的質量管理方法,一個做方便面的制造商,會通過抽檢一部份方便面的方式,檢驗生產出來的這一批方便面,質量是不是有達成標準。
但方便面的制造,是一個統一流程,所有做出來的方便面,都應該是一樣的規格。可呼叫中心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座席代表對客戶的服務,而這個過程卻沒有辦法做成一模一樣,每個客戶的情況都有差異,導致服務的內容也截然不同。
呼叫中心有許多的指標,有的是強勢指標,有的是弱勢指標,要求座席代表每天要接多少電話,這是強勢指針,因為座席代表憑著自己的努力,是可以達成這個指標要求的。而質檢,一般被歸類為弱勢指標,因為這是座席代表很難有明確方向來努力的,像是上面所講,座席代表如果被抽中的錄音不是很好,她心中自然會覺得:我講了那么多通很好的電話,就是這一通講的不好,為何你不抽其它的呢?既然我沒有辦法控制我質檢的分數,那我不如去努力每天要接多少電話來的有用一些。
質檢真正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做輔導和培訓所用,關注的是每個月這個座席代表的工作表現的變化,而不是每個月的絕對性分數,注重的是每個月相對性的分數。也就是說,這個月質檢的分數到底是多少,其實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月分數,比上個月分數進步了多少?
質檢人員做質檢,打分數只是一個開始,并不是結束。打出來的分數,是為了找出座席代表缺少的技能,透過反饋和培訓,幫助座席代表成長。
一個真正的質檢過程,應該有四大環節,先是找出適當的質檢人員,然后打分數,接著反饋和輔導,最后是培訓。這是一個完整的質檢流程。但可惜的是,大部分呼叫中心,質檢的工作,都只有停留在第一個環節,打完分數以后,質檢工作也就停止,使質檢的目的完全走了樣。
第二:質檢內容不對,蘋果拿來跟橘子比
每一家呼叫中心的目標可能都不相同,有的很重視每個人每天的接聽通數,有的很重視客戶的投訴處理。但筆者發現,大部分呼叫中心的質檢工作,都是由質檢人員隨機挑出一些錄音檔來監聽打分。結果就是:座席代表甲被抽中的是一般咨詢電話,而座席代表乙被抽中的是投訴電話。
質檢既然是在打分數,就應該要明確到底打分的是什么內容,而且打分的內容有沒有可比性。
一般的咨詢電話,本來就容易服務的好,而投訴電話,客戶打來就是罵人的,座席代表不動氣已經很難了,怎么還有可能一直想到要按照公司規定的標準話語來講呢?
質檢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座席代表跟企業的目標是不是一致。如果企業的目標,是追求給客戶最棒的服務,那質檢抽聽的錄音檔,就應該要挑選最可以檢驗這方面內容的錄音。 把不同業務全部混在一起打分,就好像拿蘋果跟橘子比,這樣的比分方式,讓坐席代表對質檢結果明顯感覺不公正。
第三:質檢方式不對,小組組長打自己組員分數
其實小組組長打自己組員分數,這并沒有什么不對,根據Prosci在2004年的一份統計,全世界呼叫中心的質檢工作,有65%是由組長或督導來進行。
但讓小組組長給自己組員打分數,這需要很多的配套措施。這些小組組長,一來為了保護自己的組員,二來為了保護自己小組的成績,除了把所有人都打高分之外,還有什么可能打的分數?
如果你的呼叫中心也是由小組組長給自己組員打分數,你的挑戰就是:做到讓小組組長給出對于管理真正有意義的分數?這項挑戰是有可能成功的,不然全世界不會有65%的呼叫中心是由組長打分的。但這項挑戰,絕對涉及一套復雜的配套措施,以及復雜的管理思路,而不僅僅是用分數來做考核管理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