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元化,人們的很大一部分生活和時間被手機占據,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然到來。在這樣一個時代,管理信息的傳達變得更加迅捷、到位、安全,部門間的協調更加容易,員工參與決策的機會大大提升,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得到了充分激發。然而,這亦是一把雙刃劍,新時代到來可能對企業管理造成的沖擊,在于員工觀念與需求的變革,這對企業的管理模式乃至組織結構都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80、90后開始活躍于職場,薪資福利不再是這些新生代員工們關注的首要因素,相比之下,他們更為注重企業的人文關懷和工作的適配度。對于90后的員工而言,兜里只剩下200塊錢就敢辭職”,裸辭”的盛行讓在一個崗位上干了幾十年的老一輩員工大跌眼鏡。80、90后員工會把夢想”尊嚴”發展”掛在嘴邊,崇尚自由、民主,自我實現欲望強烈;他們喜歡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工作,注重工作給自己帶來心理和精神上的滿足,自我期望高,期待被認可;他們富有創造力,思維開闊,希望被關注,討厭被束縛;他們可塑性強,但心智不成熟,心理承受力和抗壓性差,一旦需求得不到滿足或預期目標未達成,容易產生挫敗感,受不得委屈和批評。
針對新生代員工的各種個性化的心理需求,員工幫助計劃”(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簡稱EAP)逐漸進入企業視野。這是由企業為員工設置的一套系統的、長期的精神福利與支持項目,起源于美國。將EAP運用到員工管理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目前世界500強企業100%都已經建立了EAP服務體系。EAP關注的是員工的心理健康與心理舒適度,認為企業的良性發展與員工的幸福感、工作投入度成正比,故著重于通過專業人員的指導、培訓和咨詢幫助解決員工及其家庭成員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提高員工在企業中的工作績效。同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這就讓透明、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成為可能,員工和管理者之間的關系開始變得更加平等,員工管理亦日趨人性化。
當EAP遇上扁平化管理,預示著管理者思維的驚人改變,移動互聯網時代對這一變化功不可沒。傳統的EAP常以駐點形式開展,主要形式有心理測評、心理咨詢、心理課程、體驗式工作坊、危機干預等,一些企業工會還會建設綜合心理服務站、進駐心理咨詢師來給員工提供系統的心理服務。然而,傳統的EAP項目開展對硬件(場地、人力資源等)的要求往往較高,心理服務的便捷性有待考量;員工出于種種顧慮,也很難主動走進駐點接受心理服務,這些都迫使EAP的新變革發生。眾所周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大標志就是APP(手機應用軟件)的廣泛應用。現在,基于APP研發技術的發展成熟,已經有心理研究機構將EAP的心理服務概念植入手機APP,讓員工打開手機就可以接受快速便捷的心理服務,建立起掌上EAP”的新型心理服務模式。這一服務模式的變革,因其新奇、有趣、便捷的形式,也更易于為新生代員工接受。相對于傳統的EAP服務模式,其顯著優勢在于:
1.覆蓋率更廣
據統計,80%以上的新生代員工都有使用手機APP的習慣,通過手機APP做心理服務推送,能夠最大限度地覆蓋到企業的每一個員工。
2.私密性更強
手機APP通常為匿名登錄,能更好地保護職工的私密信息,消除他們的心理顧慮,保障服務效果,優化員工體驗。
3.便捷度更高
手機APP可以實現員工在空閑時間隨時調用,做到隨時、隨地、隨身,提升員工使用的便捷度。
4.服務成本更低
通過手機APP推送心理服務,可以免去場地、設備和人力資源的投入,降低心理服務的成本。
試想一下,企業想了解員工整體的工作狀態,只需在APP后臺發布一份職業倦怠度心理量表,員工在APP上作答,信息經過終端自動匯總處理,就可以得到一份詳盡的公司員工職業倦怠度調查報告;當員工被繁重的工作所困,壓力巨大無處宣泄,打開APP聽一段舒緩壓力的音頻指導語,壓力盡然得到紓解,工作效率隨之提升;若員工因家庭問題牽絆,工作時心不在焉,無法集中精力,可以直接在APP上預約電話咨詢,由心理咨詢師來為其解答心中困惑。這樣一種新型的EAP心理服務模式,可以讓員工隨時、隨地、隨身地接受專業的心理服務,彰顯出新時代員工關懷的一大亮點。
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是人,企業文化的核心也是人。員工的工作狀態、心理健康和精神狀態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員工個體的長效發展。利用掌上EAP”的心理服務模式開展員工關懷,其優勢至少從兩個方面可以窺見:組織方面,表現在改善組織氣氛,提高員工士氣,增加優秀員工留職率,節約招聘費用,最終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等;個體方面,有助于員工及時紓解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增進身心健康,提升幸福感。EAP的這一變革,無疑為新時代的員工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可能。
作者為中山大學心理學博士/博曼心理創始人/職業健康心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