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發呼叫中心壓力管理課程模塊的時候,我搜集了不少資料,其中也包括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文章等。翻閱之后,感覺在有限的課程時間段內要講好這個模塊的內容,其實往往需要跳出內容本身,或者說深入這一主題的下兩個為什么”來思考。
在動筆設計課程的時候,我感覺到類似課程可能是沒有定式的,只要能起到相應的效果,不哪個方面切入去講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客戶或學員最看重的還是課程的實際效果和課堂的精彩程度。"
從自己日常壓力和情緒的體會來看,我覺得一個人在壓力適度或者情緒平穩的情況,只要能認真反芻、總結自己曾經壓力較大或情緒不太穩定的這些情形,再思考誘發這種情緒波動或壓力產生的原因,繼而再分分析這些原因產生的的進一步的原因,兩個為什么”之后,問題就很明朗,也相對好解決了,這也是從根本上的一種解決方法。
我選擇了從呼叫中心客服代表、電銷代表職業動力的角度去講解壓力管理和情緒管理。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所從事行業、所從事崗位的認識比較理性、客觀、深入和有前瞻性,那其往往就會有較好的職業動力,相應地也會有適度的良性壓力,促動其做最好的自己”。說壓力管理并非沒有壓力就是好事情,適度的壓力是良好的動力,正所謂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一個人有無職業動力,與其思考方式和觀念態度也有很有關系,因此,情緒管理和壓力管理的模塊講解,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聚焦在對學員思思考方式和觀念態度的引導方面,這是一種治本”的行為。當然,一些諸如壓力的信號、日常放松的方法、工間操之類、呼叫中心職場減壓室的構建等的減壓實務性內容也會涉及,但這些往往更象治標”。標本兼治”就是通過對學員思維和行為的是影響,實現情緒、壓力管理課程的目的。
另外,在技能類課程中,講述壓力管理、情緒管理的時候,針對基層的員工或主管人員,往往也應多貼近其崗位工作進行案例分析,這樣才會讓學員感覺老師所講的內容是與其息息相關的,是具有實操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