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第二屆)金融行業聯絡中心與BPO高峰論壇日前在上海召開,該大會由51Callcenter主辦,CNCBA指導。以下是大會整理的招商銀行電話銀行中心總經理徐子穎的演講“危機下的金融呼叫中心發展之路”的演講記錄:
徐子穎:各位下午好!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夠跟大家進行溝通。從今天第二屆的會議情況看,我們的規模越來越大了,場地大了,人也多了,比第一屆壯觀很多。現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從美國開始,蔓延到歐洲,現在在全球都受到了影響。應當說,最早的時候,是因為美國次貸危機,最早是今年3月份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接收,這個時候次貸已經出現了端倪。到9月份,雷曼兄弟倒閉,美林證券被收購,還有AIG收回了博友(音),應該說美國當時最大的儲蓄銀行倒閉,標志著華爾街投行時代的結束。
起源于美國的這場危機,很快擴散到了歐洲,成為國際性的經濟危機。9月1號和10號,我們行在劍橋辦了一個學習班。當時的情況,盡管是已經出現了端倪,但回國以后,不到一周形勢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后來我們招商銀行在紐約成立分行,這個時候美國的經濟危機已經非常嚴重了。馬行長原先約好的高管、原來約定需要談判的或者要交流的那些高管,一天之后,就不干了或者這個公司已經倒閉了。當時,華爾街是一片簫條。在這樣的情況下,確實給我們銀行、給我們實體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最早,是起源于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很大。現在出口非常大,今年11月份進出口是7年以來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可見,這場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出現了。而且伴隨著對于實體經濟的打擊和影響,失業指數也在不斷的攀升。大家都知道有些企業已經裁員,尤其是一些外資銀行、外資企業,裁員非常厲害。
這樣的情況下,各國政府都聯合起來,進行政府干預。這種干預,希望我們大家能度過危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危機、全球性的金融海嘯背景下,我們說“挑戰與機遇是共存的”。
首先,金融海嘯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哪些挑戰?主要有三大挑戰。一,業務拓展方面。二,風險防范。三,盈利能力。
企業的信貸需求,相對比較疲軟。要拉動內需,國家出臺了這么多政策,但本身的信貸需求呈疲軟態勢,不知道錢投到什么地方,哪里是安全的。作為客戶,他存款定期化和定期短期化的趨勢,非常明顯。昨天出了個好消息,房地產方面的,買房兩年以后交易都減收營業稅了。這些,實際是國家拉動房地產、拉動經濟的一個重要信號和舉措。但實際上,很多銀行的貸款,尤其是個貸,這段時間還是發展比較緩慢。而且有的甚至于比年初的時候出現了負增長。盡管價格戰現在打得厲害,都用最低的利率手段爭取客戶,但絕大部分人是處于觀望的態勢。這樣的情況下,由于國際上的經濟危機影響,我們國內的信貸放緩。浙江、廣東很多的企業,都面臨著倒閉。它原來是出口、外向型的企業。越是發達的地區或者對出口依賴越強的,受到的打擊最大。反而是中西部地區,比如成都、重慶、一些部發達的地區,哪怕在江蘇,江蘇里南京就比蘇州要好得多。從整個情況看,貿易融資的發展壓力,也非常大。
業務拓展壓力之下,風險防范、風險控制的要求,在逐步地方,而且風險在增大。一個是企業信用風險在加速曝露。銀行特別關心流動性。如果企業一旦流動性不好,就像人體沒有血液,沒有辦法再繼續生存、運作。個人信用風險出現一個很大的上升勢頭。在座的,有很多做信用卡的人士,現在信用卡的壞帳情況比較明顯。在發卡的時候,可能有時主要是追求一個量,希望客戶能多消費。但現在有很多人,比如80后,他們沒有這種意識,他們是以消費為主導的。一個人辦四五張卡,循環使用,可能有的人本身只是一種消費,但有的人在經濟簫條的情況下或者自己的工作、收入來源受到影響的,或許一開始不是惡意的,但到最后無法還。這方面在出現不斷上升的勢頭。而且市場流動性風險壓力,也在不斷增大。
再看盈利。關于資產業務方面,我們現在很多銀行,比如和美林、雷曼或者和其他證券化有關聯的,都增加了資產損失的撥備,這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中間業務收入也下降。比如去年買得紅紅火火的基金、理財產品,大幅度下降。今年基金新開戶是去年的10%不到。可見,消費者作為投資者,投資熱情已經沒有了,沒有驅動力。這樣的情況下,手續費收入也是大幅度下降。風險的撥備支出,在不斷增加。
金融海嘯帶給我們很多難題。比如說,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個經典的例子。一個美國的孩子,在金融海嘯后對媽媽說,我手冷。媽媽說,把手插進口袋里。在過去,作為美國,肯定是幫他買一副手套或者其他的讓他暖和的東西,但現在人們的消費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理財、投資產品,變數非常大。
做銀行的都知道,前一段時間我們代理很多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現在是負增長了,盡管銀行當時和客戶簽署了很多條款,但客戶的抱怨,他不管,比如銀行對產品說明不清、沒有及時提醒。現在基本是穩定壓倒一切。作為銀行、Callcenter,我們對于客戶的安撫、處理壓力,也非常大。
我們工作的內容,也是隨之有了一些變化。客戶由于不像過去,錢來得那么容易,他對提供服務的要求會變得更高。銀行由于成本壓力,可能會減少坐席員。而客戶打電話,沒有人接,他就會心里不高興,這樣矛盾就會顯現。客戶對于產品的選擇,也更為審慎。過去客戶打電話,根本不懂投資理財,就告訴你我有多少錢,請你介紹一個產品我買,他沒有什么要求。不管懂與不懂,買得好與不好,只是一個上漲百分比不同。而現在的情況下,可能客戶的投資收益差得非常多。
說了那么多困難,主持人也說現在上海的冬天不太冷,現在還是秋天,我們國家也出臺了很多積極的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要“促使資本市場穩定和健康的發展”,這種提法是第一次提。金融30條提出一個具體措施,比如“穩定股票市場、適時推出創業板”。像這種提法,是過去沒有的,已經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對大家來說,應該說是一個很大的機遇。
另外,金融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也為我們的業務拓展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新的技術的應用,確實為我們Callcenter的發展帶來了很多便利性,為我們今后持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基礎。
在危機中,我們要更加堅持創新的原則。美國的次貸危機發生,可能就是因為太過于頻繁的創新,金融衍生品被濫用。我們國內的創新,還遠遠不夠。不要認為創新很可怕,我們還是要創新。只有創新了,才有發展。
作為呼叫中心,除了給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應當站在客戶的立場上,在各方面進行大膽的創新。我們希望以優質的客戶打動客戶,以優質的客戶挖掘客戶的價值。
為什么要提升客戶價值?為什么要挖掘客戶價值?其實,我們在工作中也有一些感受。客戶的消費習慣,包括他的日常行為,一方面是自發,不少是來源于宣傳,還有朋友的介紹,最后是自己的體驗,還有不少是要靠我們不斷的進行激發。金融業的呼叫中心,和一般的電信、移動,還是有所不同。因為我們更多的是依托于銀行,我們背后有那么多的金融產品、金融服務,我們下面有那么多的機構,有柜面在給大家做服務,有客戶經理在服務。你呼叫中心到底起一個怎樣的作用?早上顏主席講到呼叫中心未來的發展是利潤中心,我們也很希望自己是一個利潤中心。但怎樣才能做到這個利潤中心呢?我們要從很多方面去改變自己。
我舉幾個創新方面的想法。
第一個,發展策略的創新。首先,呼叫中心把自己定位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尤其是我們銀行、保險、金融業其他的同事,都深有體會。盡管在銀行里從事這樣的工作,但你的領導未必就對呼叫中心能做什么、能做成什么樣,心里不是很有底,因為他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可能是金融方面的專家,但他不一定是呼叫中心方面的專家,很多事情,就要靠我們自己去爭取、靠自己想辦法,讓大家有所感觸。我們不能僅限于原來意義上對客戶的一種服務或者聯絡。要把在金融危機下,人員緊縮、各方面經營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正好趁這個機會,發揮集約化經營的優勢,有少的投入,有高的產出,有實力讓你領導感受到這個呼叫中心確實能干很多事情。比如,從一般意義上的客戶服務,變成在線的客戶經理、變成遠程的電話柜臺。如果有這方面的轉變,并且配以現在先進的技術,我覺得是有可能做到的。我們習慣于有IVR菜單,這樣的情況下可能人工服務會相對減少,我們要增加這方面的機會。
第二個,服務方式的創新,要從多渠道去發展。比如主叫識別、SMS的方式,讓客戶感覺到你是有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的為他服務的。
第三個,服務內容的創新,不是把柜臺的業務移植過來就行了。作為Callcenter,不僅僅要做好外部客戶的工作,還要做好內部客戶的工作。你要讓大家覺得你能夠做很多的事情,這個要靠自己去營銷。呼叫中心也是需要營銷的。比如你到分行,告訴他什么事情我可以幫你做,而且成功率比你高。我們的高端客戶,資產到了,但沒有開卡,我們要求這些高端客戶開卡,結果我們做的成功率比客戶經理的提高20%。后來這個經驗推廣后,所有分行都提出申請,覺得電話銀行中心能幫他們做這個項目。很多方面是需要我們進行創新的。
第四個,營銷模式創新。在數據庫營銷的基礎上,做精準營銷,不要讓客戶覺得你是強迫我的,好像硬塞給我的。我們可以做交叉營銷,對個貸客戶做一些貴賓理財方面的營銷,這樣客戶是Inbound進來的,他本身不會很反感,而且你對他比較了解,所以成功率比較高。
總結下來,我們危機下的應對策略,有幾個方面。一個,集約化經營,能減少柜臺的壓力,起到在線客戶經理的作用。因為是通過標準化的工作,能降低運營成本。第二個,混合坐席,呼入呼出一體化平臺。第三個,分布坐席,通過融合通信技術,建立一種無障礙的客戶聯系。
整個銀行,有一個業務后臺在進行支持。現在匯豐銀行把業務后臺支撐全部遷到了廣州。渣打銀行、東亞銀行也有很多后臺我們國內。業務集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能以少的投入獲得高的效益。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創造新的服務模式,以新的思維和營銷手段,在Callcenter的發展中,通過與銀行客戶服務方面的密切結合,真正使呼叫中心成為利潤中心。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