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一個業務來講都會設定若干業務指標,而且各項指標間又相互支撐或相互制約,就單項指標而言也存在著平衡的問題,比如有的指標太低會影響客戶滿意度,但如果太高,又會帶來公司成本的增加等等,那我們如何來管理我們的各項指標呢?當一項指標出現大幅波動時,我們如何來分析和改進呢?以下是近期的一個小案例,愿與大家共享!
1.AHT問題的定義和測量
AHT即單通電話的平均處理時間(此指標為越低越好)
對于A隊列來講,AHT一直達標狀況很好,但是近期進行了一些流程的改動之后,AHT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下表所示的是最近4個月以來的AHT的實際達成情況。
AHT近期現狀
通過趨勢分析,我們可以發現A隊列這項指標的達標情況和趨勢都非常不好。另外,通過下圖中列出了自2月份以來的每一天的AHT的達成情況(細化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整個AHT的上升趨勢,說明AHT不達標不是一個偶然現象,需要我們進行深層的原因分析。
AHT近期現狀-按日
2. AHT影響因素分析
2.1 AHT細化分析
上面我們已經按照日進行了細化,發現3月份以來AHT長期超過目標,不是哪一天的問題。下圖我們再針對小組和員工層面進行一下分布分析。
AHT分布分析-小組
按組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兩個有效的信息:
1.除104小組之外,其他所有小組均不能達成目標。AHT普遍不符合目標;
2.有5個小組的AHT甚至超過了320秒,遠高于其他小組,值得我們深入分析。經查證,我們發現這些小組的主要成員是上線不足6個月的新員工。
AHT分布分析-員工
上圖是按照員工的分布圖。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個主要結論:
1.整體的正態分布偏離了目標,大部分員工沒有達標;說明流程層次存在問題;
2.整個AHT分布在240-440秒之間,分布廣泛;說明員工的技能、操作和態度存在很大區別,需要在培訓和監控上面進行改善;
AHT分析—上線時間與AHT
上圖中是員工的登錄號和AHT表現的散點圖。該隊列員工的登錄號與上線時間完全相關,登錄號越大的員工上線時間越晚。該圖中的每個點代表一名員工,其中橫軸代表他的上線時間。而縱軸代表他的AHT表現。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兩個結論:
1.比較新的員工AHT分布廣泛,存在大量AHT過長的員工;
2.大部分老員工的AHT比較集中,但是存在個別超長現象。
那么新員工組的AHT是否有下降的空間呢,這時候我們要應用對比分析。看看每個新員工組在第一周以及接下來的幾周內的表現是否一樣。
3月份以來新員工組上線記錄
各批新員工AHT變化趨勢
上面的兩張圖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到結論:可見所有新員工的AHT都會明顯高于老員工,且規律性非常強,前兩周下降明顯,兩周后趨于平穩,所以每批新員工上線的前兩周對AHT沖擊最大。但每個小組的進步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小組進步非常快,可經驗共享,加快新員工成長速度。
綜合上面4個緯度的細化分析,我們得到AHT長的主要原因:
1.大量員工長期AHT超標,說明流程制定中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從流程層次有所改進;
2.員工的AHT分布廣泛,說明員工的技能或者操作習慣存在問題,需要整體的培訓和矯正;
3.新員工普遍有更高的AHT,說明新員工培訓和指導中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4.老員工中也存在個別的AHT超長現象,需要個別指導和提升計劃。
2.2 AHT推理分析
在細化推理中談到的人員和時間緯度的細化已經做過,下一步我們要把與AHT相關的指標拿出來看看,A隊列分析的結果是AHT會與平均談話時間、平均案面時間以及員工的士氣相關。之后我們會分析影響這三個指標的主要因素。但是這些因素中間哪些存在問題?就需要我們再進行一些數據分析和現場端對端的審核。
各批新員工AHT變化趨勢
現場端對端的審核是非常重要的推理工具,很多事情我們在數據中發現的只能是一部分或者是想象中的原因,只有我們坐在座席代表身邊,看到他接起電話的全部過程的時候,我們才發現真正的做法和問題的原因。
A隊列的負責人發動很多主管進行了流程端對端的審核,過程中發現了以下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AHT的達成:
大量新員工以及部分老員工沒有邊聽邊記的習慣,更多的在通話結束之后才進行記錄,大大的增長了案面時間;
系統易用性的存在一些問題,降低了操作速度;
流程中有些環節沒有必要,降低了效率;
剛才我們談到平均談話和平均案面時間會影響AHT的達成,因此需要對這兩項指標進行分布分析。分析中我們發現案面時間的分布非常廣泛,也反映出案面時間的可降低空間還是很大的。
員工案面時間分布圖
3.改進措施和推進計劃
4.改進結果
項目目標達成,6月份310秒以內,7月份達標300秒以內。
作者為聯想客戶聯絡中心業務經理
來源:客戶世界(CCMworl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