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我們的老祖宗已總結出幾個字叫做仁、義、禮、智、信,中國人做人智慧的精華濃縮在這五個字里,說明中國缺的不是誠信,是缺失建立誠信的制度,現在都說社會普遍存在信任危機,信任缺失,比如屢屢出現老人摔倒不扶,遇不平無人見義勇為的怪現象,難道社會發展一定要經歷在倒退中前進的過程嗎?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的主體之一,企業內和企業間的信任狀況又如何呢,著名企業家王石說過:在萬科的時候,我是一直堅持公司的制度化建設的,堅持公司治理結構的持續優化,這在那時是不多見的。這次到美國,在這方面我又有了一些新的體會。第一,現代企業制度是借鑒西方來的,東方文明本身是沒有這個東西的,現代企業制度很重要的一個基石就是契約精神,契約精神同時也需要有一個法律制度為前提,恰好這些都是中國文化和亞洲文明比較缺失的。對于中國企業家的現狀和中國企業家的弱點,我覺得和西方企業精神、西方企業家來對比,中國最缺少的是契約精神。”
他把美國企業家和中國企業家做了對比,認為中國是不缺少誠信的,和西方誠信內容存在的區別在于信任的對象不同,西方企業家基于宗教信仰文明的信任是在契約精神、法律框架下可以追訴、處罰的一種信任,是對所有人,中國的信任是建立在相同血緣、地緣的基礎上。這種信任對于社會和企業而言相對是脆弱的,中國企業發展到現在還是缺少一種有效的信任機制。
中國民營企業要長期延續下去,完全有必要依靠企業制度建立起多方面的信任關系,拋開狹隘的血緣和地域限制。如在企業內貫徹職業道德和執行職業經理人制度,那今天這個人走了,明天換人對企業運營影響很小。企業與企業間的信任機制則建立在雙方友好合作的基礎上。
拿最近廣通云呼叫中心(http://www.ourscloud.com/)推出服務即營銷”的經營理念來分析,就是出于對廣大企業的信任,為企業提供體驗式服務,企業可以通過試用廣通云呼叫中心平(http://www.4007.com.cn/)臺,體驗平臺功能給企業帶來先進經營理念的落實過程,建立人員管理的信任機制等等。無數業內評論觀察員對此舉拭目以待并熱烈討論,而眾多企業主則踴躍歡迎。
現代中國要實現廣泛的社會信任還需大家共同努力,企業先從自身做起,引進先進管理理念,建立信任制度,對內為員工提供能得到充分信任的環境,對外為客戶提供誠信服務,大家都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那中國何來無信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