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中國對錄音電話機這些錄音設備已經不陌生了,但是企業級呼叫中心的了解卻并不是很詳細,企業級呼叫中心的潛在用戶由于受市場宣傳力度強大的高端廠商的影響,在呼叫中心方案選擇時有產生很多誤區,結果在價格、和應用價值和投資回報方面越來越迷茫,或者選擇了錯誤的方案,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比如,現在還有企業在選擇方案時還存在"高、大、全"的誤區:
1)有的人認為功能越多,越復雜越好。實際上,很多高端呼叫中心的復雜功能,企業級用戶當前用不上,以后也永遠都用不上,安裝上去也消化不了。但是這些多余的功能不但要使多付出幾倍的購置支出,而且系統的安裝、實施、使用和維護帶來很多麻煩。換句話講,買得起,也消化不了。
2)公司越大的、越知名越高,其呼叫中心的產品越好。對高端的,大型呼叫中心的用戶,這個道理是對的。但是對于企業級用戶,很難在大的IT公司中找到成熟的適用的產品。這是因為大公司往往不是新技術的最先采用者,而在傳統交換機技術上開發的呼叫中心產品,成本很高,價格下不來。正象電腦發展的歷史一樣,只有采用新的、整合的或者集成技術,成本才能下來,才能普及,同時不犧牲功能。
3)語音IP越純越好:筆者認為把一種產品說成純IP呼叫中心或者IPCC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其實凡是語音交換與CTI服務器整合的呼叫中心平臺,都可以在應用端實現全IP化,只是成本和音質的差別。企業級用戶到底在客戶端全部采用IP電話機,還是傳統的模擬電話機,還是部分用戶采用IP電話機,部分采用傳統的模擬電話機或者數字電話機,取決于企業的具體情況:成本與回報、音質和功能。事實上,目前一些成熟的一體化平臺即可以通過局域網接出純IP話機,也可以接出傳統的模擬話機,但是其功能已經大大超過數字電話機,達到純IP話機的功能,但是成本僅是IP電話機的幾十分之一,音質也比IP電話機好很多。 語音IP化對企業的現實意義在于是否能夠節省電話費,是否能夠提高通話的效率。分支機構和遠程坐席采用IP語音傳輸,可以大大減低企業的通訊費用。至于用戶的話機還是從實用和投資的角度出發,先采用普通話機,但是要保證系統以后需要的話可以換成IP話機,根據企業的需要,采用可以逐步實現IP化的平臺,是明智的選擇。
4)有的人認為規模越大的呼叫中心越好。事實上,在保證穩定性情況下,系統可擴的規模越大,成本越高,并呈指數上升。比如我們碰到過一個企業,一期只上12個座席,企業再發展也不可能超過50個座席,但他們卻希望系統的最大穩定規模能達到幾百線。這就意味著他要多付出至少5倍以上的錢。
在國內呼叫中心市場不成熟,魚龍混珠的情況下,一個企業決策呼叫中心選型時,的確是一件艱難的過程。但是多花些時間和精力是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