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龍蝦、淮安紅椒、淮安大米、洪澤湖螃蟹、漣水捆蹄、金湖荷藕、淮安茶馓、淮陰紅薯粉絲……這些“貼”上一枚枚“含金量”極高的“地理標志商標”產品,即將在2018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上集中亮相,向海內外賓客展示淮安120枚“地標”的輝煌成果。
淮安市工商局黨組書記、局長蔡莉接受采訪時說,截至目前,淮安市已累計培育地理標志和農產品注冊商標9800余件,其中地理標志商標達120件,位居全國設區市第一。淮安地理標志品牌已成為一把強產、靚城、惠民的“金鑰匙”。
近年來,淮安市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把地理標志商標發展目標列入縣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出臺了相應的扶持和激勵政策,全力支持農產品“地標”的培育發展。市工商部門立足地域特色和優勢農產品資源,實施重點培育,強化指導培訓,積極做好地理標志商標申報注冊工作。同時,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尋求歷史淵源,挖掘品質特性,建立協作機制,對具有地方特色特別是具有原產地特征的“名、特、優、稀”農副產品進行排查梳理、登記造冊,按照“成熟一件,申報一件”的原則,協助相關協會完善地理標志商標的申報資料。還注重地理標志商標的維權保護,健全完善了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三位一體”的商標保護體系,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有身份,有品牌,才有身價。如何讓“地標”產品從“深藏閨中”到“走南闖北”?如何打好“富農牌”?市工商部門先后協調各縣區政府及有關單位,通過媒體開辟專欄、高炮廣告、與央視合作錄制《走進中國地理標志》系列紀錄片、專題片,制作專題畫冊、組織參加各種博覽會、展銷會。去年六月,“淮安紅椒”亮相世界地理標志大會,引起國內外嘉賓的廣泛關注,深受好評。利用‘互聯網+’引導地理標志產品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對接,并專門召開現場對接會,積極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做大做強做優地理標志商標產品創造環境和條件。
通過一系列強有力地宣傳推介,淮安“地標”蘊含巨大的經濟潛能和市場競爭力得已全面釋放,使很多特色農產品實現了“點石成金。
洪澤區洪澤湖大閘蟹協會會長張必香說:“通過品牌的打造,洪澤湖螃蟹給我們廣大養殖戶帶來了很大的收益,從品牌打造之初到目前來講,價格基本上比以前提高了30%左右,這并不是說光價格上來了,正是通過品牌打造,螃蟹的品質和規格上來了,從而實現了優質優價,這充分體現出‘地標’品牌的力量!”
120件地標,無不是富裕百姓的“聚寶盆”,更是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搖錢樹”。
“今年我們種植淮安紅椒24畝,每畝產量2500公斤左右,按時下行情,每公斤6元計算,今年能收入30多萬元!”清江浦區黃碼鄉紅椒種植大戶尚萬平樂呵呵地算著他的收入帳。
不言而喻,一件件“地標”,不僅富裕了老百姓,而且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發揮了“大作用”。
淮安紅椒,推廣“協會+合作社+農戶+市場”的產業化模式,其年產量超過30萬噸,每年售價比一般紅椒要高0.5至1元左右,打響品牌后,一畝紅椒每年能多掙3000多元,產品遠銷20多個省市,成為當地農戶致富的主導產業。
淮安大米,打造好“產業聯盟”。推動產業化生產和現代市場營銷,創新提出“三鏈融合,六個統一”,吸納龍頭、電商企業組建淮安大米產業聯盟,每年為稻農增收3億多元。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盱眙龍蝦”。通過17年“盱眙國際龍蝦節”的成功打造,其品牌價值是逐年攀升,已達169.91億元,雄踞國內淡水水產品品牌榜首位。
“盱眙龍蝦”打響了品牌,形成了“一蝦先行,諸業并進”的局面。受益最大的屬當地農民,每8個盱眙人中就有1人從事龍蝦產業,全縣從事龍蝦養殖、販運、烹飪從業人員達10多萬人,百姓五分之一收益來自于龍蝦,造就本土百萬身價“龍蝦富翁”600多名,千萬身價“龍蝦巨富”30多名。同時,“盱眙龍蝦”還帶動了餐飲、旅游、文化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超百億的產業規模,使“小龍蝦”真正做出了“大產業”。
與此同時,盱眙還不斷探索創新思路,推廣“蝦稻共生”種養模式,“龍蝦+”的種養面積已突破13萬畝,涌現出小河農業、碧綠園等多個500畝以上連片蝦稻綜合種養基地。“龍蝦+”養殖模式的推開,為全縣5000多名農民找到了創業致富之路,農民增加相關收入超過4億元,成為全國運用地理標志商標“精準扶貧”典型。去年8月,國家工商總局還在盱眙召開了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地理標志商標精準扶貧經驗交流會,國家商標局領導崔守東盛贊“淮安經驗”,引起了中央媒體的關注,組團赴我市集中采訪報道。
前幾年,盱眙還通過地理標志商標示范引領,將產業鏈不斷延伸,與天貓、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開展合作,在淘寶開設了“特色中國盱眙館”,2017年,與淘寶、京東商城、蘇寧易購三大電商平臺完成盱眙龍蝦銷售近一億元,產品遠銷瑞典、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
一花引得萬花開。我市地理標志商標不僅在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產業發展中發揮了巨大貢獻,還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今年3月份,由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與中國工商出版社聯合開展的“我最關注的2017地理標志商標十件事”評選活動中,我市3件地理標志商標工作榜上有名。“盱眙龍蝦”、“淮安紅椒”、“淮陰黑豬”3件入圍“江蘇農產品和地理標志商標20強”,“淮安大米”、“洪澤湖螃蟹”、“淮安茶馓”等品牌美譽度不斷提高,“淮安培育提升地理標志商標”被評為“江蘇農業創新十大舉措”之一,獲“江蘇省商標品牌建設金鳳獎”等等。每年都會接待一批又一批全國同行來我市考察“地標”工作,成為全國學習的典范。
蔡莉表示,品牌塑造沒有終點。淮安在“地標”推進品牌富農、產業發展中,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之路。希望通過此次國際食品博覽會的平臺,更好地展示和擴大淮安“地標”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響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商標品牌,使之成為推動淮安產業發展、經濟跨越的強力引擎,為鄉村振興助力加油。
相關閱讀:
恩施州商標品牌建設亮出“恩施特色”
南充實施商標品牌興市戰略工作紀實
淮南市深入推進專業商標品牌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