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產權的越來越完善,也導致越來越多的商家在不經意間導致了侵權。尤其是對知識產權比較薄弱的個體戶。
給大家舉兩個最簡單的例子:
案例一:某位窗簾批發商在工廠訂購了一款帶有花型的窗簾,到貨之后掛在門店售賣。但是沒有想到,過了幾天卻收到了律師函,說花型的窗簾侵權了,向其索賠一萬元。
窗簾批發商則表示,自己并非商場窗簾花型的廠家,只是經銷批發,讓原告去尋找廠家。但是原告卻表示:“由于起訴廠家比較麻煩,但是批發銷售也是侵權。”由此導致這位窗簾批發商只能自認倒霉。
案例二:經營多年的超市老板,因為鉛筆涉嫌侵權商標,被對方索賠1萬6千元。
對此,超市老板表示,這批鉛筆也是從批發商那里進貨的,批發商說這些商品都是真的,我們完全是在不知情的情況就賣了假貨。
其實發生在賣家身上被控告侵權的案件有很多。一般而言,最容易觸發的就是商標侵權、專利侵權、版權侵權和盜圖這四種情況。
1、商標侵權
就是指賣家使用了別人已經注冊了的商標。就如案例二所說的,賣家去同一個供應商那里拿貨,所生產的貨物沒有差別,但是對方已經注冊了商標,生產包裝甚至產品上都有。在這種情況,賣家就是侵權行為,可以說是賣假貨。所以賣家在進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商品的logo或品牌圖案。
2、專利侵權
專利主要分為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比如有個人發明了一個煮蛋器,并且申請了專利。此時你若是去售賣此煮蛋器,并且沒有獲得授權,那就是屬于專利侵權了。
3、版權侵權
版權侵權也就如案例一所說的,所售賣的商品上面印上了別人的版權,如圖案花紋,卡通人物等。再未經過原創作品的授權,就屬于版權侵權。
4、盜圖
盜圖就是在未經原創作者允許和同意,非法地將他人的圖片盜為己用或商業用途的行為。
商家要如何避免侵權事件的發生呢?
1、在選擇進貨渠道、貨源時,應當注意商品是否為侵權產品,查看商家的商標許可證或商標授權許可證。若是涉及到外觀產品的,也要看一下對方的外觀專利證書。
2、在購入商品時,要依法索要票據,存留賣方的姓名、名稱等線索,在商標侵權發生后,才能夠提供有效的證據。
3、商家自身要擁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不侵害他人權利的情況下善意經營。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您需要解決具體的商標轉讓、商標注冊問題請詳詢“帶路商標網”我們有最專業的工作人員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