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保險電銷體系作一回答,不管是什么樣的體系都要把握一些原則,如若不然培訓是不見效果的。下面以之前我對農村電商的培訓做一回答電銷系統,希望可以給大家一點啟示。
一、培訓要做電銷外呼程序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電銷外呼程序的規劃,今天這里補補,明天那里補補,這樣培訓出來的人才是滿足不了當地人才的需求。電銷外呼程序規劃需要把握幾個原則,首先是問題導向原則,就是缺什么,就培訓什么;其次是總體最優原則,一個地方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如何把用有限的資源、資金、人力辦好室值得我們思考。再次要突出重點,要解決當下最要緊的事。
二、培訓要分層次進行
不少縣域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尤其是行政推動型的縣域。縣長書記的思想很前衛,會經常去給外界授課,分享經驗。但是本土干部卻不認同,或者只是嘴上響應。到了落實決策的時候,他們心里因為不理解,會抵觸。試想這樣工作怎么推進,怎么行成合力。于是就出現了一個子彈速度的火車頭拉著一個綠皮車的現象,上面的領導很吃力,下面干部也吃力。這種現象的出現就在于培訓沒有分層次培訓。領導干部出去學習的多,見識也多,思想觀念也跟的上。基層干部天天給培訓的是如何開網店,而不是了解電商的發展規律和如何發動群眾,或者是他們基本不參與培訓,或者是培訓的內容和他們的工作無關。
三、培訓要有針對性
根據需求分層次培訓,可以避免浪費多余的人力財力。比如說一個分管縣域電商的領導,你給他培訓如何開店,一個創業青年你又給他講縣域電商。可想而知這樣的培訓效果會好嗎?培訓要按對象分類實施。不要把對網商的培訓,培訓干部,也不要把給干部的培訓去培訓網商。干部需要的是如何去發動群眾參與電子商務創業,如何去服務網商,管理網商,如何制定規劃,如何把握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如何營造好的環境,好的發展條件。同樣網商需要的是技能,是如何開展銷售、如何組織生產、如何開展營銷等等與銷售環節相關的技能。
四、培訓要注重對象
由于農村不像城市人口基數大、知識層次高。在農村有上1000人的村在已經是屬于大村了電銷系統,很多,除去老人和孩子,以及外出打工的人,在農村可以培訓的對象少之又少。我們在進農村開展電商培訓的時候,發現很多地方組織的都是一般上了年齡的和婦女為主。有一些婦女甚至在培訓中還帶著孩子,又要照顧老人。電子商務終歸是年輕人做的事,它的特質決定者必須要有一定只是貯備的人才可以勝任。雖然我們看到有一些地方,也有一些案例,年齡偏大、知識層次較低的也成功了,那個知識個例。成功不問出處是對的,但是那得后天去做最大的努力。所以我個人覺得,農民、老人、婦女可以參與電子商務,但不局限與去搞營銷,他們可以去在自己比較擅長的領域發揮作用,比如去搞生產、搞分揀等等。總之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五、培訓要注意周期
尤其是針對領導干部的培訓,特別要注意培訓周期。行政崗位上工作職責的調整,新力量的進入,如果不及時組織培訓,那么他們對崗位的適應時間會延長。業務能力也不一定能夠勝任目前的工作情況。同樣對于網上,普及性的培訓過后,有沒有再去有提高類的培訓。有沒有后續的跟蹤培訓。培訓結果如何,這個都是要考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需求也會變,那么這個培訓時間、培訓周期多少時間合適?
六、培訓要注重實踐
農村電商培訓要靠實際效果說話。應從重視培訓人數向重視電商“存活率”轉變,將實際效果放在突出位置考量,應集中精力培養有頭腦、有實力的電商帶頭人。這需要農村電商培訓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對培訓對象嚴加篩選,并改進培訓方式,而不是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名詞讓農民覺得“高深”。農村電商培訓,可以選擇營銷經驗豐富、實力較強的培訓機構,讓培訓對象有更多實踐機會,而不能僅采用講座、“頭腦風暴”之類“紙上談兵”的授課方法。還應建立培訓效果評估、反饋機制。
七、注重本土講師培養
農村電商缺人才,但更缺培訓講師,所以要注重本土電商培訓師的培訓。這個一個是因為行業內本來就缺乏講師,另外從外地聘請講師成本會很高。電商培訓中“老人帶新人”的方式,就是從培訓過的、有實操經驗的“老人”中篩選一批講師開展培訓。這一環節一定要處理好一個問題,那就是外聘講師和本土講師的比例和講師資格的問題。很多地方為了省事,大量啟用本土講師,其實自己都沒有整明白,也沒有實踐經歷,就堂而皇之的去給別人授課。可想而知培訓結果如何,培訓效果如何?培訓本土講師一方面從有實踐經歷的網商中選擇,一方面通過舉辦講師大賽篩選。
小結
培訓事關可持續發展,要把握培訓的規律,有計劃、有針對、分類、分層級,分階段實施。注重規劃、注重結果導向、問題導向、注重實踐。不要再讓培訓僅限于“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