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上,大量網友反映稱:
QQ出現大面積故障,所有消息都發不出去。
經過小編的具體了解,發現情況是這樣的。
在聊天界面,每次發送消息都會有紅色嘆號提示,顯示發送失敗,但對方其實可以收到消息。
而且發送文件的時候,也會不顯示速度,提示失敗,但實際上對方已經收到了。
上述故障在PC桌面端和電銷機器人端都存在。
隨后,騰訊官微出面澄清:
在小編一貫的印象中,騰訊一直都是以產品著稱的。雖然很多朋友一提到騰訊,就會想到“抄襲”“收購”這樣的字眼,但騰訊實打實打磨產品的能力,毋庸置疑。
用過MSN的朋友,大多都有這樣的感受分銷系統,太不方便了,和QQ差遠了。騰訊一直在優化自己的核心產品,使之更符合我們的使用習慣,貼合我們的文化和思維。
微信,坐擁10億用戶,卻一直恪守一款社交產品的初心。在張小龍的收斂思路下,并沒有去爆炸性的釋放全部商業價值。
再到最近火了一把的騰訊文檔,也是悄然面試。
騰訊擁有所有互聯網公司夢寐以求的流量,卻從不濫用。騰訊說過要做“互聯網的水和電”。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足以見出騰訊的格局和氣魄。
百度在“魏則西事件”后,也開始調整思路,提出了“all in AI”這樣的口號,回歸技術本身。
更難能可貴的網易。
四月是網易嚴選2周年,五月是網易云音樂5周年。
丁磊說過:“過分強調時間窗口都是偽命題。”網易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當大家都在追捧“時間窗口”,追逐人口紅利的時候,網易卻依然慢慢研發,慢慢打破自己的產品。
網易嚴選和網易云音樂,在重重包圍之中,漫不經心的就殺出了紅海,贏得了用戶的青睞。
現在的一些互聯網產品,全靠打插邊球,仿照分銷的套路,進行裂變傳播來獲取流量,利用利益捆綁來增加粘度。這種對人性的利用,卻又無可厚非。
而那些依靠本身的屬性和質量,來取得用戶積累的產品,在日益焦慮和浮躁的社會,在過分強調“窗口期”產品思路下,顯得如此式微。
不管是“save time”還是“kill time”分銷系統,希望互聯網產品,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
當然,我們也是一家專注產品的企業。將鋼鐵制造變為藝術,是我們一貫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