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聯網中,大量的設備如傳感器和執行器相互關聯,并可以與位于互聯網的后臺服務器上的應用程序相互交換數據。它們是數字運輸和物流服務價值鏈中的數據采集組件。一方面,遠程控制的車輛功能——比如空調、暖氣、引擎、車燈、喇叭、門鎖的開合等等;另一方面,車輛信息——例如電池電量水平,傳輸到后臺服務器(METIS Project Deliverable D1.5, April 2015)。相關汽車器件的狀態和健康的信息可以幫助車輛供應商和制造商進行預測及分析,并發現任何可能即將發生的事故。
而5G在汽車領域內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針對車輛的遠程處理
5G基礎設施中的計算和存儲資源也將允許通過某些復雜的任務從車輛傳輸到遠程服務器,以便車輛夠緩解其自身處理器的運算單位。對比設備一般每1-2年的替換速度,并保持較高的處理能力,車輛的替換周期可能超過10年,這是在汽車領域推廣復雜應用程序的一個明顯制約。
遠程/云計算的優勢在于在云端實現復雜的應用程序——例如將現實情況顯示在擋風玻璃上——不管汽車處理器運算能力如何,只要這些車輛可以聯網。遠程應用程序和服務也可以輕松地集中維護和更新,無需與用戶進行任何交涉或上門更新軟件。通常情況下,汽車和運輸行業可以依靠遠程處理縮短汽車維修的時間,以及為客戶提供非常短時間的、新穎的現場服務。
2. 智能導航
導航系統可以通過增加現實和實時視頻源強化。實時交通信息包括來自一部分路邊的基礎設施的傳感器,如攝像頭和雷達提供的視頻,還有來自附近其他車輛提供的數據流以及覆蓋當地的地理信息,通過增強環境感知和現實技術以提供給導航系統。這就需要從其他車輛和路邊的基礎設施向導航系統提供非常低延遲的高帶寬數據流。
3. 路上信息社交
在2020年,信息社會將需要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要有較高的數據速率和低延遲連接。人們也會有相似的要求,無論是否在他們的工作場所,還是享受休閑活動,如購物,或在他們的車輛上(METIS Project Deliverable D1.1, April 2013)享受移動互聯網。此外,高度自動化駕駛的推出會刺激人們在移動中的數據流量消費,駕駛者不再需要側重于駕駛,他們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活動。
除了經典的服務,例如web瀏覽、文件下載、電子郵件、社交網絡等,也可能是高清視頻流和視頻分享,或者是高分辨率的圖像,例如,4k標準。這一趨勢更有可能衍生出一系列“黑科技”,例如通過研發像可調整大小的便攜式屏幕,改進的新用戶界面或屏幕可嵌入到手表或眼鏡(METIS Project Deliverable D1.1, April 2013)。這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由于通常部署在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上的基礎設施比較少,因而妨礙執行大規模的 MIMO(多輸入多輸出)技術。該技術對設備的能力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如果每輛車上的多個乘客消費高清晰度視頻,那么這將會對移動網絡的負荷產生影響,即使在有足夠網絡覆蓋的地方網絡能力也會有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