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物流行業內各方企業正爭相斥巨資布局智慧物流,從不同角度切入市場以搶占發展先機。這其中,既有以阿里、京東、蘇寧等為代表的電商企業,也有以UPS、DHL、順豐等為代表的快遞物流企業,還有以G7匯通天下、卡行天下、易貨嘀等為代表的智慧物流平臺型企業等。
“智慧物流首先需要全程聯網和可視可控,它建立在物聯網技術上。”在近期于上海舉行的“G7合作伙伴大會”上,G7總裁馬喆人說道。在移動互聯網萬物互聯、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模式、信息管理的處理方式都在發生巨大變化。傳統物流供應鏈僅關注效益成本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所需,物流正在向著更加精準、送裝一體、有溯源的方向發展,并直接和消費者體驗結合在一起。
對于從業者,尤其是云端物聯網公司來說,隨著技術日漸成熟和普及,曾經設計精密、價格昂貴的傳感器,早已被替換為成本低廉的攝像頭或麥克風,數據的采集變得簡單易行,再通過云端大量的數據計算和模糊判斷可實時感知現實狀況。擁有簡單、及時、低成本等原始傳感器所不具備的優點,物聯網+AI可輕松完成運輸全程聯網及可視可控。
據馬喆人介紹,目前G7已將物聯網+AI模式在物流行業成功應用。在不久的將來,任何一個具備移動或共享特征的設備,都能夠裝上定位器、計價器和傳感器,接入云端進行智能化的實時管控。這種模式不僅能提高物流運輸管理效率,而且能促成大規模的共享和按需購買,降低企業進入智慧物流的資金門檻。
除此之外,傳統物流需要調度員和司機、上下游環節以及合作伙伴進行實時溝通。而AI技術的進步,使得這項工作可以由數以千萬計的云端機器人執行,通過設定的語音或者真人模擬語音和司機、上下游環節溝通,以完成管理調度工作。專家表示,建立在人工智能算法基礎上的智能運營管理系統,對物流企業的人工成本、管理效率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隨著智慧物流的蓬勃發展,未來,低水平物流企業將失去生存基礎和市場。此外,互聯網消除了企業之間、運輸和物流環節之間的信息“孤島”和互聯互通瓶頸約束,信息引導的物流與運輸一體化服務將成為產業發展的基本形態,并為物流與制造商貿等產業融合發展創造機會和條件。
對國內物流企業而言,智慧物流是其能否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的關鍵所在。德勤指出,面對新的時代趨勢,物流企業需要擁抱智慧物流,實現轉型升級,同時要更加重視數據,因為數據化是物流向下一代升級,真正實現智慧物流的關鍵。
艾瑞咨詢預測,未來,物流業對數據分析的重視程度將顯著提升,通過政企合作實現數據共享,將重塑供應鏈智能化模式。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工業化機器人的應用也將逐步規模化。物流科技的創新將推動傳統商業模式升級和變革,企業可以更靈活地調整物流結構。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是物流向下一代升級,真正實現智慧物流的關鍵”。宋旭軍建議,物流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和所在領域客戶的特征及其變化趨勢,以開放的心態擁抱科技,擁抱智慧物流,實現轉型升級。智慧物流早已不是一道選擇題,在這一必然的趨勢中,誰能把握先機,誰就能占據主動。物流企業需要提前布局,抓住智慧物流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