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將物品的信息通過無線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通信協議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物品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美國發展物聯網有其諸多獨特的優勢:引領了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推動著最早的信息社會演進,更是當前信息化和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國家。
2008年,次貸危機使美國深陷困境,奧巴馬政府苦苦求索,既然互聯網能把美國帶出當時的經濟低谷,并實現空前的經濟繁榮,那么新興科技也有可能幫助美國度過當前危機。同時,不少美國學者認為物聯網與當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眾多相似之處,也可能是美國振興經濟、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在此大背景下,美國將“物聯網”和“新能源”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武器,期望通過新一輪科技創新來引領國家走出金融危機之后的經濟低谷,并占領全球競爭優勢地位。美國工商界也高度關注物聯網產業發展,認為“智慧地球”有望成為又一個“信息高速公路”。
2009年,奧巴馬政府對IBM“智慧地球”積極回應并大力推動,將物聯網發展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奧巴馬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的發展,并繼續支持信息技術基礎和應用研究研究,他希望“更新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讓美國在寬帶普及率和互聯網接入方面重登世界領先的寶座。美國為了推進了“智慧地球”中智慧電網和智慧醫療兩個領域的發展,前者批準投資為110億美元,后者為190億美元,同時批準寬帶網絡投資72億美元。
美國的“智慧地球”戰略推動著物聯網應用領域的發展,其中包括:城市安全與管理、公共管理與政務、智能交通與消防、工業生產與監測、個人健康與護理、食品追溯與檢測等多個方面。從近年具體應用推廣來看:美國的RFID已經從軍事應用為主,開始向交通、車輛管理、身份識別和倉儲管理等領域延伸。美國權威咨詢機構弗雷斯特研究公司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市場將是人與人的市場的30倍,由此,人類社會正式進入物聯網時代階段。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從物聯網技術上看,物聯網產業價值鏈的具體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技術因素、網絡建設、網絡社會、資金、公共服務因素,技術方面還包括芯片技術,我國芯片技術存在依賴進口的問題,國家對于芯片行業的扶持不到位,導致了芯片行業同市場脫節,并且芯片行業投資數額巨大、周期比較長,存在很大的投資風險,好多企業不愿投資這一領域,芯片技術需要相關資金扶持。
同時,網絡因素,物聯網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傳感基礎設施、網絡基礎設施以及數據存儲、處理基礎設施。傳感基礎設施需要具體廠商制造,未來發展建議應以微型化方向發展,能夠充分滿足便攜式特點。資金因素貫穿物聯網產業價值鏈的整個階段,外部政府資金、內部企業資金是產業價值鏈發展過程中兩個重要的資金來源,政府政策的扶持資金,內部企業為了發展技術或者建設網絡投入的各項支出。
從美國物聯網發展歷程圖中可得,美國在世界領先的研發實力的支撐下,采用了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市場開發的“長線”信息技術發展模式,不僅搶得了信息技術發展的先機,而且,還不斷地實現了新的技術飛躍,引領著信息技術革命的潮流和發展方向,掌控著信息技術國際標準制定權。這對于我國物聯網的發展可以借鑒兩點:第一,在加大物聯網應用的同時,絲毫不能放松物聯網基礎研究;第二,抓住新一輪新興科技的先發優勢,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