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產業的直接經濟效應是顯而易見的,此外,物聯網產業高技術滲透性和高產業關聯性的經濟特征,使其通過技術滲透、產業融合,解構傳統產業,融合不同的行業,以提高傳統產業的附加值,達到產業結構優化的目的。由此可見,物聯網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能夠帶來極為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
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環節,產業結構的協調發展有助于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對產業結構的演變和高級化升級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一方面,物聯網產業位于我國產業關聯網絡中心位置,屬于我國主導產業,它能夠使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不斷從第二產業為主體向第三產業為主體的理想狀況演進;另一方面,物聯網產業對其他產業發展存在較強的推動作用,能夠通過自身的滲透作用,改善傳統三次產業內部構成,達到優化產業結構的目的。
物聯網通過不斷進行核心技術的革新,研制新的產品,改進原有產品的技術結構,提升生產效率和服務水平,加快生產進程,對整個國民經濟結構的轉變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動作用。物聯網的技術創新既體現于發明創造各種新興信息技術,還表現為在更廣泛的領域應用體驗新技術,進而促進其他領域的生產技術進步,推動生產方式和行為方式進行創新,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起到了極大的技術創新帶動作用。
目前,物聯網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既包括技術含量較低的農業、工業,又包括新興技術充斥其中的服務業,通過技術革新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力,增強競爭力,物聯網必然會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物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深層次應用促進了現代社會管理模式的創新。依賴于物聯網的高新技術,現代經濟社會的管理方法、經營模式、管理理念都將會得到改革創新,這樣,物聯網在產業結構優化過程中的廣泛應用也將會有助于形成新的產業組織形式和商業經營模式。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從宏觀方面來看,物聯網在發展初期投資成本巨大、投資周期較長、邊際成本下降速度快,并具有很強的壟斷性的特點。同時,物聯網的產生還伴隨著巨大的研究費用,物聯網的技術研發不是偶然的發明,而是一系列技術的創新和有目的、有意義的進行研發活動,如物聯網核心技術的RFID、條形碼技術、Zigbee技術等的研發。這同物聯網初始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成本一樣,也是物聯網產業的成本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傳統經濟中邊際成本在技術不變的情況下,在生產發展初期的邊際成本會因產量的不同形成邊際成本遞減或遞增的現象,而在物聯網經濟條件下,表現為邊際成本下降,收益遞增的現象,這是由物聯網獨特的成本結構形成的。所以說,物聯網主要體現在協同成本下降促進收益增加;其二分工和專業化成本降低。在分工進一步細化和專業深度和廣度增加條件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新技術、新工具的使用,也將導致收益遞增。其三是物聯網物流實現“零庫存”管理從而進行成本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