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防范這些攻擊并提高端到端安全性的可行選擇。通過利用散列和共識算法等加密技術,區塊鏈使在設備之間收集和傳輸的數據合法化,以確保其免受損壞。這一驗證過程是一項重要的發展,因為到2021年,全球物聯網安全支出預計將攀升至31億美元。
此外,區塊鏈在多個設備之間分配信任,使設備更容易相互通信。從本質上講,這種分布式架構依賴于防篡改分類賬,用于存儲設備的交易來源。該記錄可以在安全訪問時解鎖大量信息,包括數據的來源和所有權。
在應用于資產跟蹤的情況下,區塊鏈的分類賬可以通過記錄產品從制造點到使用點的位置來提高供應鏈可視性。例如,沃爾瑪通過與IBM合作開發區塊鏈解決方案來改進其食品安全戰略,該解決方案可在發生污染或召回事件時跟蹤和定位產品。
什么是保護物聯網設備的最佳方式?直接嵌入時,區塊鏈的分布式信任架構可實現安全的端到端數據傳輸,以用于資產跟蹤,連接醫療設備等。
但是,這個分類帳傳統上由世界各地的數千臺計算機存儲和計算。在低功耗物聯網設備上實施該技術為新的挑戰打開了大門。
在邊緣運行區塊鏈。物聯網網絡可以有數百萬臺設備每秒鐘產生數千個事務,因此在終端設備上運行區塊鏈需要足夠的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來以最小的延遲處理這些事務。由于計算和存儲大量分布式分類帳所需的高功率和空間,將這種計算能力配置到經濟高效,空間和資源受限的物聯網設備中是一個障礙。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很多國際公司已經開始開發專門的芯片,以便在電池供電的物聯網設備上運行區塊鏈。
這些芯片是構建具有嵌入式區塊鏈技術的物聯網設備硬件架構所需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他元素包括加密加速器和安全處理器,它們運行加密并提供防篡改存儲。總體而言,帶有區塊鏈的物聯網設備的硬件架構類似于現有的區塊鏈硬件錢包。
在開發人員利用區塊鏈進行物聯網應用之前,他們應該考慮規模和安全性之間的權衡。盡管區塊鏈密碼術提供了有價值的安全性優勢,但它具有昂貴的空間和計算要求,使其成為廉價或低功耗應用的不可能選擇。開發人員還應通過平衡成本和特定應用程序所需的功能來選擇可節省空間的硬件體系結構。
在對這些權衡進行適當評估后,區塊鏈有可能提高從智能家居到智能農場等產品和行業的物聯網安全性。比如特斯拉如何利用區塊鏈來保護通過面部和指紋識別來保護個人信息的物聯網設備。
國內物聯網卡采購平臺物聯卡商城表示,通過利用分布式信任架構,區塊鏈可以在較小的低功耗設備上建立安全框架。由于有可能成為Web 3.0的基礎,區塊鏈可以消除物聯網設備之間的黑客攻擊,同時使物聯網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有用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