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卡:隨著5G進展和全球格局的變化,不僅僅是5G設備投資,產業鏈重構帶來的上游自主可控與包括手機、物聯端、智能汽車為代表的5G終端產業創新正進入實質階段,面臨投資機遇!
一、產業鏈重構和自主可控新機遇
全球5G如期推進,帶來產業鏈重構和自主可控新機遇。工信部即將頒布5G商用牌照,意味著包括2.6GHz產業鏈在內外場規模技術方案已經成熟,可以投入規模商用,產業鏈在國內市場龐大需求驅動下進入新一輪資本開支周期,傳輸網與IP承載網也將迎來大規模的擴容與升級,主設備商與上游供應商在未來5年將持續受益。面對來自外部環境的技術封鎖,國內龍頭廠商在網絡側核心領域已完全實現了自主可控,非核心部分的備貨和替代方案也很充分,5G網絡建設不會受到影響。手機射頻前端目前還需依賴海外方案,安卓系統的禁令也將影響海外市場,但國內大量相關工作已在進行,有望在短期取得突破,總體風險可控。我們認為國內上游自主體系化工作有望加速完善。
二、構建完整的物聯網網絡
5G首次構建完整的物聯網網絡(CT)基礎設施,連接終端價值量將大幅提升。5G三大應用場景,mMTC和uRLLC都是面向物聯網的新場景,將推動移動互聯網向萬物互聯時代轉變。物聯網發展路徑“連接—感知—智能”,第一個階段首先是聯網終端的放量,2018年我國M2M連接數共計6.7億,成為全球最大的M2M市場。全球運營商逐步退出2G轉向4G,2019年是5G啟動元年,物聯網將由LPWAN向LTE/5G高速率轉變,物聯網終端模組和數據的單體價值都將大幅提升。邊緣計算將為物聯網提供全新的IT支撐。看好車聯網、以PC/pad為代表的消費電子、以POS/自動販賣機為代表的電子支付、空港物流領域資產追蹤、工業互聯和醫療等物聯網應用的發展。
三、助力手機產業鏈打開新空間
根據 IDC,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4.07億部,同比下降3.7%,手機行業步入成熟期,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同時IDC預測,2019年5G手機滲透率僅0.5%,而到2023年,5G手機出貨量將達總出貨量的26%,5G手機將引領全球用戶換機潮。國內三大運營商正在積極推進5G試點,2019年國內將有20個城市享受5G覆蓋。各家手機廠商也在同時搶跑5G 賽道。據GSA,截止至2019年4月底,全球共公開宣布的5G手機共16款,其中中國廠商4家,在5G首次參與標準制定,將獲得更多話語權。從技術的角度看,5G手機面臨多重挑戰:由于復雜性更高,芯片將是5G手機的核心難點;同時射頻數量和難度加大,對手機散熱要求也更高,提升對手機散熱模組的需求。我們認為,5G將推動手機產業鏈的發展,為產業帶來新的增長空間,同時中國廠商有望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四、助力智能駕駛產業步入量產前夕
從網絡端看,5G網絡切片與邊緣計算能力使智能駕駛成為可能,5G的邊緣計算實現在網絡邊緣完成數據分析處理,滿足智能駕駛低時延要求;而網絡切片能夠根據業務需求和數據優先級來分配網絡滿足需求。從車企端看,多家車企推出電動化平臺,基于同一平臺可提高新車型開發效率,縮短研發周期,實現零部件共享,降低生產成本,核心零部件成本逐步下降,互聯網公司也相繼發布應用平臺。我們認為,車路協同將是智能駕駛全面實現的必經之路,首先,對多種交通場景,單車智能有局限性;其次,自動駕駛商業化需要成本可控;再者通過車路協同,可以幫助車輛做出最優決策。通過集約式的建設智能道路,能夠實現給車路減配,實現大規模智能駕駛落地。
5G時代的到來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以后會有更多的產業會受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