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21-07-22 16:56
人工智能自1956年首次提出后,到如今經過幾輪起伏,在2016年因谷歌舉行了一場備受全球關注的人機大戰,使得人工智能在全球迅速走紅,引發巨頭們豪賭,紛紛加大投入,并伴隨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AI技術日益成熟,且在物聯網部署后有能力獲得足夠的數據,再加上計算能力的提升,引發全球科技變革。
盡管人工智能被視為未來二三十年發展方向,但應用落地緩慢,尤其商業變現困難,包括目前火熱的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商業落地還遙遙無期,面向消費科技的智能語音,以及公共場所的人臉識別等AI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同時也積極對金融業產生重大變革,利用數據洞察經濟等。
但總體來看,人工智能還處在應用爆發前夕,而企業生存則是第一要素,除頻繁高額融資支撐企業運營外,同時也在尋找一些具有落地變現場景,諸如智能客服、機器人客服、機器人電話等營銷行業大展身手。
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指出:人工智能泛濫導致倫理道德層面的爭議,諸如智能電話機器人,目前應用已經泛濫,瘋狂電話騷擾用戶,這些披著人工智能外衣的智能電話機器人,一些企業嘗到甜頭,導致圍繞該方向的語音技術提供商扎堆進入語音市場,但人們忍受著每天被機器騷擾,而今年315被曝機器人一年打出40億騷擾電話,希望加強監管。還有提供人工智能客服等智能語音公司,是這一切的禍根來源。
包括在315被暴露的人工智能是當前騷擾電話來源,曝光了不少企業利用機器人打出大量騷擾電話,并收集用戶電話等隱私信息,其中易龍芯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吳經理稱,一年多時間,他們打出去的電話已經超過40億。這一數據令人驚嘆,人們每天接受營銷電話大多數來自機器人撥打,這種海量呼出電話背后依托人工智能、智能語音等AI技術,而這種機器人電話不僅騷擾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將是咋騙源頭,希望得到監管,保護人們免受機器電話騷擾和詐騙至關重要。
早在2017年315晚會上,當年也曝光并預警人臉識別安全,一些通過人臉識別作為驗證安全的服務瞬間瓦解,假如不能保障用戶安全,那么人臉識別在諸多領域的應用就形同虛設,當然,任何單一安全驗證都未必最安全,需要和黑客(不法分子)長期斗智斗勇。但前沿技術發展,安全是首要因素,無人駕駛汽車商業落地進展緩慢核心緣故也在于安全,當碰到極端的交通意外是優先保護車內乘客還是路人等諸多倫理道德安全等爭議,無人駕駛汽車商業落地任重道遠。
但不管如何,人工智能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在全球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潮,面向該領域的創業企業也備受資本市場關注。比如國內四大機器獨角獸(商湯、曠視、云從和依圖),還有面向智能語音方向的思必馳和出門問問等,以及AI芯片的寒武紀和地平線,特別地平線在近日獲得了高達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估值也高達3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AI芯片獨角獸。還有自動駕駛公司Nuro就獲得了日本軟銀9.4億美元融資。圍繞人工智能方向的創新企業備受矚目和資本青睞。
另外,人工智能被視為未來科技發展重要方向,特別是AI+IoT融合后,將進一步激活龐大市場,圍繞人工智能、云和物聯網方向的創新企業,有望獲得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紅利,但應用落地不應走歪。包括被曝光的璧合科技,科大訊飛作為投資方之一發出聲明堅決反對各種濫用技術的行為,并表示未參與其日常運營及決策。
上一篇:度小智電話機器人安全性有保障嗎?
下一篇:有線對講電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