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餡餅還是陷阱?當心P2P行業風險
截至2015年7月29日,中國P2P網貸成交額高達35.06億元,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而華麗的背后也是風云詭譎,隱藏著兇險的暗流。近幾年,中國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不少人將其稱為繼房地產之后,中國未來的又一經濟增長點,而P2P網貸作為該行業主要的應用形式,迅速成為目前社會上炙手可熱的投資融資渠道,然而井噴式的發展背后卻缺乏行業監管,去年P2P網貸積蓄的危害就已經集中爆發,大量平臺跑路,詐騙金額從數十萬到上百萬不等,大量投資者急功近利,被虛假宣傳所蒙騙。
在互聯網金融業,夸大、虛假宣傳情況普遍存在,而行業內部監管力度薄弱,沒有行業相關的協會組織,加上國家對P2P平臺沒有直接有效的管理,導致受害的還是廣大投資者,淘寶店轉讓平臺搞號網在此提醒,投資者還是要擦亮雙眼,在利益面前保持理性,注意以下幾點:
一.對新興的P2P平臺要持有觀望態度,盡量減少投資。
二.投資前仔細核實公司的真實情況,如工商注冊信息。
三.選擇有第三方作為擔保或購買保險的平臺。
一些P2P平臺在宣傳時會采用“互聯網銀行”的字眼,但其實在國內,銀行必須是經過銀監會批準并發放牌照才能運行,因此這種行為完全是欺騙投資者。“零風險”是一些網貸平臺頻繁出現的詞匯,但在金融業專家看來,這除了會對投資者造成誤導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有的P2P平臺號稱銀行托管,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多家P2P公司均高調宣布與平安銀行合作,開展資金托管業務。但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平安銀行實際上只是為合作的P2P平臺資金存管,而非托管。一字之差,卻相差甚遠。“監管、托管出了問題要負責任,存管就不用了。”有專業人士這樣評價。對此,平安銀行稱:“截至目前,平安銀行在P2P業務領域仍處于資金結算服務模式的研發階段,并未向任何一家P2P網貸平臺提供資金結算和清算服務,也未與任何一家P2P網貸平臺實現平臺交易系統和銀行結算服務系統的對接。”
網店轉讓搞號網提醒:說千道萬,金融騙子的手法即使千變萬化,只要投資者能夠克制投資沖動,保持冷靜,就不會中招。
上一篇: 上一篇:微商:掙扎中殘喘
下一篇: 下一篇:女性電商火熱,男性電商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