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蝦米音樂關停,抖音快手正式打響音樂社區“狙擊戰”?
文 | 赤木瓶子
?2月5日凌晨,曾經是眾多樂迷心目中的“現象級”產品蝦米音樂正式關停,許多網友在微博評論道,“感覺一個時代的結束”。對于在線音樂平臺而言,蝦米音樂的退場是激烈廝殺的音樂產品戰中一個時代落幕的縮影,也標志著在線音樂產品三巨頭的格局正式成為兩大。
然而,對于短視頻巨頭來說,進軍音樂產業仿佛是個開始。1月25日,據“Tech星球”報道:字節跳動一款音樂社區產品“飛樂”正在測試中,并將成為抖音所看重的新音樂業務,或由抖音親自參與運營。目前,字節跳動已經收購了相關的域名“feiyue.com”,并保護起來。此外,字節跳動還在測試音樂發行平臺“BeatDynamic”,試圖管理音樂版權和后續發售。
同時,快手也在招聘C端音樂產品經理,秘密研發一款有可能為音樂社區產品的“小森唱片”App。快手關聯公司已在近期完成了對xiaosenmusic.cn網站的備案。
從拿版權、造神曲到各類原創音樂人扶持計劃,再到如今向獨立音樂流媒體app市場進軍,一方面是短視頻平臺正在向音樂流媒體產業鏈條逐步深化。另一方面,不久前推出波點音樂產品的騰訊音樂也正在向短視頻音樂領域。
短視頻平臺將如何向音樂產品領域進軍?在蝦米消失在公眾視野、抖音快手又將如何在音樂視頻領域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來?
從早期“一起喵喵喵喵喵”的《學貓叫》到《少年》“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該改變”的抓耳旋律,到《世界這么大還是遇見你》的“世界這么大還是遇見你,一起走過許多個四季,天南地北,別忘記我們之間的情誼”,再到越南搖擺神曲《muse dash》在平臺掀起的二次創作風潮,在音樂領地,造神曲似乎成為短視頻平臺的重要標簽。
隨著坂本龍一、周杰倫等頭部音樂人的內容爭奪戰打響,則讓短視頻成為繼在線音樂平臺之后的又一音樂版權奪陣地,周杰倫新作《Mojito》在音樂平臺與短視頻平臺的同步上線,則將雙方再次拉上統一戰線。
我們不妨簡單回顧一下頭部短視頻平臺在音樂領域的動作:抖音方面,2017年12月,以近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音樂視頻應用Musical.ly,主要為其平臺的音樂版權合約,節省了一大部分自己去每家唱片公司談版權的精力。半年后,Musical.ly便宣布關閉Live.ly并正式并入抖音海外版本TikTok,行業普遍認為此次收購指向明顯,旨在整合Musical.ly的音樂版權合約。
2018年起,抖音相繼獲得了環球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的音樂版權,國內方面,抖音陸續與摩登天空等唱片公司進行合作。2019年,華納音樂集團高管Ole Obermann出任字節跳動音樂總監。2020年,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和抖音音樂人億元補貼計劃的推出,從收入和流量兩個維度來對音樂人進行扶持。并且隨著短視頻和音樂結合的多樣化發展,抖音平臺的“短視頻+音樂”可視化宣發方式已經逐漸成為了音樂人的新選擇。
到2021年的1月下旬,有報道稱字節嘗試打造一個名為“BeatDynamic”的音樂發行平臺,可以看成是一個小型的“索尼音樂”,試圖管理音樂版權和后續發售,在保護在家版權的同時,探索數字音樂變現的可能。
而快手方面,無論是此前坂本龍一的直播內容,還是拿下周杰倫的音樂版權,不僅擴大了用戶圈層,為平臺帶來了跨圈受眾,更深化了平臺音樂的品牌價值。2018年快手推出“快手音樂人計劃”,致力于扶持全世界范圍內的原創音樂人。而在與QQ音樂推出“音樂燎原計劃”后,快手音樂人的數量半年間增長了40%,粉絲10萬+以上的快手音樂人也增長了超過40% 。
如果說在以前,這些神曲由抖音、快手走紅于互聯網,最終卻也會返回到在線音樂平臺,而無論是在線音樂平臺還是短視頻平臺背后的主體公司,也都在試圖將觸角四面八方伸向盡可能全面的范疇中去。可以看到,短視頻平臺與在線音樂平臺之間的關系既互惠共生,又保持著合適的競爭距離,雙方試探著朝對方的領地小步前進。
而事到如今,隨著獨立音樂產品的出現,這些走紅于短視頻平臺的音樂內容,是否有了其他可能性?
短視頻平臺似乎在這兩年走上了在線音樂平臺的老路。在基礎設置愈漸完善的條件下,頭部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正往更垂直、深度的領域一個猛子扎下去。
以2020年廣受關注的“周杰倫入駐”事件為例,2020年5月30日,快手正式宣布從杰威爾音樂拿到了周杰倫的版權授權,并隨后以代言人身份入駐快手,平臺上線新歌《Mojito》音頻片段及MV片段,供用戶作為短視頻創作素材使用。
抖音同樣不甘示弱,隨即宣布與杰威爾音樂達成全部歌曲片段及歌曲MV片段的短視頻平臺版權授權合作,抖音站內也同步上線周杰倫專屬歌單,同時也包括袁詠琳、派偉俊等杰威爾旗下歌手的過往曲目和未來新增歌曲。
如果說以往是短視頻平臺之間的音樂內容搶奪戰,那么隨著各家獨立音樂社區產品的出現,局面顯然緊張了起來,這次不僅是短視頻平臺之間的競品之斗。隨著獨立音樂產品的出現,短視頻平臺在音樂領域不斷優化的基礎設施,已經開始向在線音樂平臺緩步逼近,全面的內容競爭開始打響。
根據《2020抖音音樂生態數據報告》顯示,自2016年抖音成立之初,音樂就已扎根于抖音產品基因里。僅是2020年排名前10的爆款歌曲,在平臺便收獲了945億總播放量,相當于全中國平均每人播放67次。
音樂基因是抖音、快手的平臺核心,隨著神曲頻出,一批專門為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制作音樂的公司也開始層出不窮。在兩大平臺數年時間的耕作下,有一些趨勢似乎難以避免。
一方面,短視頻平臺“造神曲”的能力已經不復當年,具備了偶然性與隨機性的音樂更難出圈成為爆款。按照正常的邏輯,扶持優質內容創作者,并以更具市場化的眼光對新生代作品進行判定、優化以及宣推等一系列動作,于是我們能夠看到短視頻平臺在新音樂業務向更深層布局。
另一方面,在線音樂平臺的戰勢逐年升級,短視頻平臺逐年強勢,在與在線音樂平臺的相互滲透過程中,短視頻平臺從“聽全曲”到獨立的音樂社區產品的出現,或許是深化垂類音樂內容板塊的必然行進方向。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在短視頻平臺聽歌,當短視頻平臺與在線音樂平臺進行著不同維度的聯合,當如蝦米這般純粹垂直的音樂產品正在不斷向行業揮手作別,短視頻領域這場關于聲音的戰役又將引發怎樣的連鎖效應?
上一篇: 上一篇:文旅產業如何玩轉抖音營銷
下一篇: 下一篇:抖音——小說推廣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