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05-02 11:36
還記得在初中歷史課本上老師曾經說過,人類最原始的商品交換方式是以物換物。一頭豬、一匹馬、甚至一個奴隸,都能夠成為商品交換的原始工具。后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先后出現了貝幣、刀幣、銅幣、銀兩、黃金……那時候,誰都不曾也不敢想象,在幾千年后的今天,人們會通過一部手機來為自己心儀的物品買單。移動通信、電子科技、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不經意中人們的消費方式已經邁入了移動互聯時代。如今,出門無需現金,不用銀行卡,隨身攜帶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吃喝行走。可以說,任何東西都能丟,但手機決不能丟,因為一旦丟了手機,就意味著將自己的移動錢包給丟了,最終會使自己落得寸步難行的“悲慘”下場。這時代為何突然變得讓我們有點跟不上它的步伐了呢?回顧過去短短的幾十年,我們不難發現人們的消費方式已悄然發生了變化。
糧油票時代。筆者作為一名80后,對自己小時候拿糧票買東西的經歷記憶猶新。每天放學后最開心的時刻,就是手攥一張父母給的二兩糧票,穿梭于大街小巷,奮力奔跑到那個“炕米粑”的攤位前,興奮的將手中的糧票遞給攤主,接下來就用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那個“炕米粑”的大圓鍋,直到米粑出鍋,香氣四溢,那種幸福感和滿足感至今回味起來都甜蜜無比。可以說,糧票在上世紀50年代末到80、90年代,就是實實在在的“硬通貨”。在那個計劃經濟時代,由于物資匱乏,國家需要發行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來限制消費,保證全民供應。糧票、油票等在當時是最重要的支付工具,“沒錢有票能活,有錢沒票卻不好活”是當時很多老百姓的真切感受。 現金時代。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國內經濟快速發展,物資短缺的現象逐漸消除,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也已完成了歷史使命,現金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消費的主要支付工具。那時候,人們出門、購物、旅游都不忘隨身攜帶現金,錢包里沒有現金就缺乏安全感。于是,人民幣的幣種越來越多,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直至一百元,同時人民幣的類型還在紙幣的基礎上增加了硬幣。 銀行卡時代。上世紀九十年代后,隨著計算機業務處理系統的高速發展,國內各大商業銀行電子化建設同時起步,并陸續推出了各式各樣的銀行卡。人們的錢包終于可以“瘦身”了,在商戶消費結賬時再也不需要數著大把的紙幣和散落的“鋼镚”,也少了擔心收到假幣的煩惱,當拿出銀行卡,輸入密碼和簽名,一筆消費就已經順利的完成。那時候,當你在一群拿著現金等待繳費的人們面前,從容并且傲嬌的在錢包里掏出一張銀行卡,交給收銀員在POS機上一刷,剎那間的暢快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據有關統計顯示,截止到1994年初,全國銀行卡發卡量達到400萬、交易額達到2000億元。 網上銀行時代。二十一世紀初,互聯網慢慢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網上電子商務逐漸代替了出門逛街購物,現實交易發展到網上交易,傳統的銀行卡支付演變為在線支付。網上購物成為了消費者的主流購物渠道,網上銀行支付變成了新的消費方式。只要家中有一臺連網的計算機,吃、穿、住、行等所有有關人們日常行為習慣的東西都可以通過網上銀行實現在線支付,極大的節約了時間成本和實體成本。 移動支付。從2011年開始,移動支付成為消費主流。支付載體也由家中固定位置的計算機變為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從NFC到APP再到NFC,只要手機有網絡,就能輕松消費。在線繳納水電煤氣費、行政事業費、手機充值、游戲充值、訂交通票、違章罰款……移動支付遍布于各行各業。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方式遍布于大街小巷的每一個角落,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人們的支付習慣,人們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實現消費,方便快捷。 指紋刷臉支付。隨著移動互聯的“飛速發展”,對消費者個人身份的認證也越來越突出。指紋支付、刷臉支付等消費方式已在國內交通、餐飲等領域陸續興起,并將成為未來支付領域的主流。商家通過對消費者的面部或指紋進行識別,并與互聯網系統中消費者的預留信息進行實時比對,即可在瞬間完成支付收款全過程。 在未來消費模式不斷升級的時代,不論是線下實體尋求線上連接,還是線上電商尋求線下載體,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如此時代背景下,馬云在2016年云棲大會上率先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其核心理念在于利用渠道、技術、體驗的改造,升級商品的生產流通銷售方式,重塑線上線下服務新體驗。 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零售業正在發生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變革。各類電商快速崛起,傳統零售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零售是最貼近消費民生的商業形態,要了解零售發展的方向,從消費者切入就是一個不錯的視角。在傳統商超門店生意日益冷清的今天,盒馬鮮生作為“新零售”理念的探索者代表,自開業以來以其驚人的銷售業績成為了一匹不可阻擋的“黑馬”。經過一年多的運營,盒馬鮮生現已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地逐步擴張門店。根據盒馬鮮生提供的數據顯示,其線上訂單占比超過50%,用戶轉化率高達35%,是傳統電商的10到15倍。為何盒馬鮮生能如此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一步步成為生鮮超商中的“一枝獨秀”呢? 盒馬鮮生從創立之初便定位于線上線下的融合性體驗,線上線下并行發展,在一些線下的關鍵接觸點上充分利用線上工具進行輔助,并在體驗細節上設計出了新意。盒馬鮮生的數字體驗旨在讓消費者在決策過程中實現線上線下自由切換。當下,消費者消費的廣度、嘗鮮的積極性大大提升。作為商家,盒馬鮮生精心篩選產品品類,重新組合,擴大了消費體驗邊界。盒馬鮮生充分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希望讓產品本身帶給消費者新鮮感,不斷刺激消費者的購買動機,為消費者創造購物新體驗。 在盒馬鮮生,消費者可以在水產區看到只出現在高檔大酒店的鮮活帝王蟹及各類生猛海鮮;瓜果蔬菜全部采用小包裝,每個包裝上都粘貼有“每日鮮”的標簽,保證所有瓜果蔬菜都是當天從原產地直采供應,大大縮短了從菜地到餐桌的時間;盒馬鮮生將超市和餐廳融為一體,消費者將現場打撈購買的各類原材料交給專業廚師即時烹飪,只需十分鐘就可在體驗區一旁的餐桌上享用到精致可口的美食。以上服務有效的體現出“看到盒馬鮮生就聯想到高品質的生鮮產品和溫暖服務”這樣的情感連接,以此吸引追求高品質的消費群體。通過對盒馬鮮生消費體驗進行分析,我們發現消費體驗的提升背后是一個系統性的升級,靠的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前中后臺協同的執行力以及對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新零售的背景下,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多樣而無序,消費者的心態逐步由關注價格轉向追求品質,這樣的轉變要求企業能夠提供高質量且獨具個性的產品。隨著人們對價格敏感度的降低,如果能用消費者可以感知的方式傳達出產品的品質,比如對鮮活、新鮮的可視化,就可以吸引到受眾的眼球。 隨著當前數字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人們的消費方式與商家交互方式悄然改變,客戶高度關注服務體驗,對于商家交互的實時智能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在“互聯網+”的生態系統新時代,客戶體驗被有形化,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地展現在客戶面前,其影響也日益凸顯。因此,提供優質的客戶體驗日益成為各大商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只有通過產品服務價值創新才能真正重塑客戶體驗之旅,這是關乎生態系統新時代市場競爭格局的關鍵。 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機遇和挑戰并存。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和生活品質的提高進一步加強了消費者的自我表達訴求,時尚和個性正在變得越來越流行。作為商家,不僅要洞察消費升級后的多變需求,更要能看到技術逐漸成熟環境下創新的可能性,全方位重塑客戶消費體驗,終將在“新零售”時代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