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正常金融世界的,可以有跡可循的東西,在現金貸的世界里卻無處可查。金融作為影響嚴重國家及個人生活的一個工具,必需接受監管,然而,在互聯網金融的世界里,這個監管幾乎并不存在。
好比,現實世界里借不到錢的企業,傍上一個資產辦理公司,然后開設互聯網渠道,就可以堂而皇之以“產品”的形式出售。比及企業跑路后,資產辦理公司可以言之鑿鑿告訴大家:對不起,我們不負責。互聯網渠道也說,對不起,我不負責!并且,法律是支持他不該該負責!這就是問題所在:沒有人負責。世界上有這等事情!
相信GPLP君,監管層看到一招治理不了互聯網金融,還會有下一招。
正文:
全國范圍內停止小貸公司開辦互聯網平臺的決定,這是在 2016 年末的強烈監管之后,政府對互金領域的又一次手術。
2016 年,互聯網金融在全國范圍內發作出眾多惡性事件之后,諸如云南泛亞、快鹿科技等等。
原因無他, 2017 年,很多公司又開始以科技金融及現金貸的名義回來了:
2017 年 10 月 18 日,趣店在美國上市,以金融科技、消費金融的名義登陸本錢市場,,然而,最終被媒體及機構證實,該公司從事的是現金貸業務。
隨后,別的一個科技金融公司登陸納斯達克, 2017 年 11 月 16 日,簡普科技(融360)掛牌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JT,此次發行價為每股美國存托憑證(ADS) 8 美元,低于此前確定的8. 50 美元至10. 50 美元的發行價格區間。
那么,該公司到底是做什么業務的呢?
融 360 的導流費
按照融 360 的招股說明書,融 360 主要從事其金融產品線上發現及保舉辦事平臺的運作。個人用戶可以通過平臺獲得金融產品,包孕消費者和其他貸款,信用卡和理財產品。還有部分的互聯網網貸業務(已拆分單獨運營,與上市實體無關)
看起來非常干凈,我們理解的P2P或者現金貸業務紛歧樣,他們地確是一個信息提供方和撮合方。如若發生糾紛,和他們不妨。
并且,每批貸款的收費,融 360 也不是很高。從 2015 年的22. 27 元,下降到 2017 年上半年的10. 76 元。就算一筆貸款只有 1 萬元,也就是千分之一的中介費,不高。信用卡業務則好過得多。每幫手銀行發放一張信用卡,融 360 可以獲得 74 元擺布的傭金。也不高,保舉業務公司業務從 2015 年的1. 55 億元上升到 2017 年半年的3. 62 億元。
還有部分廣告業務,從 2015 年的 1323 萬元,急速上升到 2017 年半年的 3133 萬元,增速不成謂不大。
與從事現金貸業務的趣店比擬,看起來非常高大上。
然而,事實如此嗎?
資料顯示,融 360 也和互聯網金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同日本人總是彬彬有禮具有迷惑性一樣,融 360 是建立在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基礎上的,甚至加劇了現金貸的擴散,因為他們是做導流業務的。
在融 360 的官網,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國的一流銀行,包羅萬象。似乎融 360 是為這些頂級銀行做類客戶經理業務。然而,并不是。他們僅僅是為這些銀行提供信用卡辦事,但是到具體的貸款業務,公司并不是和銀行直接合作!
如若你需要貸款,融 360 會將你引流到第三方代辦機構。譬如申請 100 萬貸款,界面會跳出如下資料。

每個銀行的左上角都注明了“中介代辦”。中介代辦是什么意思?其實就是貸款人不是直接聯絡銀行的業務經理,而是找到線下的某個第三方,由第三方拉客戶的征信信息,代辦貸款業務。當然,一切不是免費的,中介機構得收3%-5%的手續費。好比下面就是一家這樣的金融辦事公司。他們對接區域內的各個銀行,專做銀行個人貸款。

必然意義上,融 360 能夠消除信息分歧錯誤等,但是,GPLP君依舊覺得,一個企業一年不虧損的話,不過3-5%的凈利潤,為什么這些中介揩油的機構隨意都3-5%的純利呢?說好的互聯網,減少信息分歧錯誤稱,減少中間環節,怎么越加越多?
如若你需要的是小額貸款,你將直接被導入到一系列的“現金貸”里。

5 萬元的貸款需求,利息在14%-20%之間,值得注意的是,下面淡淡的文字標注了月費1.65%擺布!這些以月費、手續費名義收取的費用,增加了消費者負擔,提高了借款成本。
真正的風險并沒有提示給投資人
與其他互聯網公司上市差別,融 360 的上市還涉嫌誤導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