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5 日上午,中國網絡素養教育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圍繞“文明素養、清朗網絡”主題,共同倡議營造一個清朗的網絡空間。研討會有兩個議題,別離為“移動互聯網下的網絡素養教育”和“產學研結合,共促網絡素養教育 ”。
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要從何入手?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金海峰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者構成了我國近期發展過程中文化內容的主體?!鞍堰@個內容牢牢抓住,形式上可以多變,從教育和網絡素養引導的角度,我們就掌握了靈魂,掌握了系統,也掌握了根本?!?
金海峰說。
近年來,互聯網給文化帶來的變革有目共睹。北京市文投集團副總經理于愛晶在發言中指出,在網絡環境下,文化傳統、思想不雅觀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正面臨新的挑戰和機會,提升網絡素養是非常須要、必需、緊迫的。她體現,作為國企,文投集團在今后的業務拓展中會高度關注互聯網平臺,為網絡素養的提升做出應有努力。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認為,網絡素養不局限于獲取、分析、鑒別、評價和傳播網絡信息的能力,還包孕利用網絡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網絡素養要求公民在信息獲取、利用、創造的過程中遵守社會法律法規,這是網絡傳播時代公民自我辦理、文化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表現。
騰訊文化產業辦公室主任、騰訊研究院副院長趙治認為,在網絡空間里,網絡素養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如何對待別人,二是如何對待本身;網絡發展太快,所有人都需要適應、學習和調整,節制品格和理性明辨顯得尤為須要。他指出,提升網絡素養要以道德手段糾偏,靠法律手段規范。近年來,騰訊公司在這方面做了許多有益嘗試,如青少年成長守護平臺、特別幫手白叟的微信辟謠助手、騰訊公益等項目。我們還將與社會各方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清朗的網絡空間。
在被網絡影響的群體中,最受關注的是青少年群體。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宏艷體現,少年兒童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尤為離不開網絡素養。目前大多數孩子接觸網絡非常早,網絡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少年兒童身心發展不可熟,更可能在網絡中受到傷害。但是,“孩子使用網絡出問題,真的不是網絡的問題。并且父母越是拒絕網絡的,孩子越容易過度上網”
孫宏艷強調。按照在全國范圍內六千多份調查總結,她發現自我認同度比較低、面對壓力難以應對、家里缺少溫暖、生活中缺少伴侶的孩子最容易用網過度;而親子活動少、教育方式比較粗暴、父教缺位的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過度使用網絡。
而個人網絡素養的基礎來自其心理健康的程度。中國教育學會工讀教育分會副秘書長劉燕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她指出,網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延伸,在社會環境中,,不文明行為可能會及時得到周圍人的糾正、提醒、警告;快速多元的網絡環境沒有這樣的約束,要求使用者具備更高的自我覺察、自我監督、自我判斷與選擇的能力,這就是網絡素養的須要性。劉燕呼吁,對家庭的養育和教育要給予極高的重視,強調兒童利益最大化,社會各界都把兒童的健康成長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來考慮?!斑@樣才能夠為青少年創設一個健康的網絡生活環境,這需要我們所有人共同努力?!?/p>
在這背后,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需要家庭、企業、學校等各方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家長的心理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去引導孩子在網絡世界的成長?!彬v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于麗麗說。但掩護不但是限制,更應當是提供機會,讓孩子們去了解、去學習。只有更好地了解網絡世界和網絡知識,才能在使用網絡的時候有更好的自我辦理能力、鑒別能力、判斷力和自我掩護的能力。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皮書出版分社副社長陳穎介紹到,他們正著手出版青少年網絡素養主題書籍,因為這不但關系到孩子未來,也關注到相關的家庭和社會問題。“教育對象應該更多的是成人,首先成人來適應這個網絡發展,然后才能更好地與孩子進行互動?!?/p>
同時,網絡素養教育不但要提倡禮儀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交教育,更要進行法律教育和安適教育。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副秘書長王一強調,在《網絡安適法》已經實施的配景之下,要讓孩子從小懂得,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而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網絡素養教育事關文化安適。“我們要有開放的心態,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孩子是一個打底子,打靈魂基礎的工作?!薄霸诰W絡素養教育方面加強文化安適教育的內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