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經濟的火爆,猶如當年的“下海”、創業熱潮,幾乎讓全民都積極參與進去,并樂享其中。而共享經濟在盈利層面的巨大潛力,對閑置資源的充分利源等,不但讓巨頭和創業者都“操縱不住”,就連原本是“純潔象牙塔”的學校似乎也抑制不住了。
近段時間,學校共享宿舍、操場、廚房的新聞成功登上媒體頭條,得到的幾乎是一邊倒的正面評論。將學校資源向公眾開放,的確是重大突破。但究竟是創新還是逐利,影響究竟是利是弊,目前似乎還不能妄加評論。
宿舍、操場、廚房……共享經濟在學校各處開花
本年暑假期間,西南民族大學選擇 50 間學生宿舍,經過在校生安插設計和簡單改造后,成為面向背包客和暑期外地來成都實習大學生的“共享宿舍”。入住者可通過在線預訂或現場管理的形式入住,繳納押金后即可獲得西南民大“一卡通”。期間,入住者同時共享學校食堂、圖書館等資源,日均單價約 25 元——實在是足夠自制。
浙江省慈溪市則推出共享操場,即操場白日由學生上體育課、開展體育活動使用;早、晚及寒暑假、節假日向社會開放。只要憑居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實名辦卡,即可在全市 17 所學校、 23 個校區通用。
湖北大學一個大四學生利用學校食堂,開辦共享廚房。只需提前預約,付 10 元錢并帶上本身的食材,就能在共享廚房烹飪菜肴。并且這位學生還準備在武漢各高校進行推廣,甚至已經有投資人對學校食堂的共享模式很感興趣。
可見,共享經濟已經在學校各處開花。而對于新鮮事物有著極強接受能力、復制能力的師生,有望將共享經濟項目快速復制,在全國范圍內的學校讓其迅速落地和普及。
有利有弊,關鍵在能否實現多方平衡
從創新角度看,在學校玩轉共享自然有著諸多好處。以共享宿舍為例,多年來的傳統是暑期學校宿舍就會被完全閑置,而在引入共享模式后,就能夠將這一閑置資源盤活。既能夠讓背包客、前來旅游及實習的學生極大減少住宿費用,還能將所得的收入支付學生暑期勤工儉學崗位費用等,可謂一舉多得。而共享操場的出現,能夠解決大眾健身需求與體育場地匱乏之間的矛盾。
不過,也必需要清楚在學校搞共享經濟的毛病。首先,學校終究還是一個讓學生放心學習的場所,如果摻雜了太多經濟元素,會不會把風氣帶偏?此外,宿舍、操場在共享之后,一定會極大增加人流量。如何保證宿舍的衛生、學校的安適等,將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因為共享而讓安適隱患增加,相信是誰也不肯看到的。
在學校玩轉共享經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關鍵就在于能否實現多方平衡。便當和安適之間的平衡、收入和成本之間的平衡、學習和逐利之間的平衡……只有將平衡做到位,才能讓共享經濟真正在學校扎根。
未來或加速共享 鞭策社會整體進步
可以預見的是,共享經濟不但會在學校加速落地,并且會容納更多的場景。目前所擔憂的逐利、安適隱患等毛病,或許將會隨著項目的全面普及、制度的完善等而被消除。屆時,遍布全國的學校資源被共享出來后,將會極大地便利大眾的生活。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從學生層面普及共享經濟的概念和便當等,能夠加深他們對共享經濟的了解,進而接受并認可。而在走向社會之后,,也會自主自律地擁護、傳播各種共享經濟項目。最終,在他們的鞭策下,整個社會也會有共享經濟有正確的認知,從而實現社會的整體進步。(科技新發現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