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辦的第三屆全球創新科技大會(Lenovo Tech World)上,聯想首次對外公布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和戰略,并展示了一系列針對差別用戶和使用場景的創新技術和人工智能應用。
對于聯想的此番舉動,業內看法各不相同,但聯想All in人工智能所透露出的決心,卻是所有人都能夠感受得到的。
所謂時勢造英雄,聯想十余年來一直位于PC市場份額的前排,,堪稱霸主。但作為目前依然以傳統PC業務為核心,且處在艱難轉型中的IT巨頭之一,聯想此次豪賭人工智能技術,能否如同PC業務一樣,在未來的十年里,稱霸這個領域呢?
聚焦人工智能,聯想不才一盤怎樣的大棋?
據艾瑞咨詢預計,到2020年,全球AI市場規模將達到119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9.7%,而在中國,人工智能市場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更是高達50%。
可以說,以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化厘革正在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它將深刻地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整個社會。幾乎全球所有科技巨頭,都意識到了人工智能技術即將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重大厘革。
在聯想Tech World大會上,聯想現場展示了一系列針對差別用戶和使用場景的創新技術和人工智能應用,包孕全球首款擁有視覺識別功能的智能音箱SmartCast+、聯想自主研發的全球領先的All-in-one混合現實智能眼鏡daystAR晨星、可實現“刷臉”查看手機信息的虛擬智能助手CAVA咔哇、聯想辦事機器人、智能心電衣Smart Vest,以及自主研發的全新HPC集群深騰8810等。
楊元慶體現三年之內,要投入12億美元確保第三波戰略, 也就是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設備+云”、“基礎設施+云”有足夠的后勁。而楊元慶所提出的三波戰略,熟悉聯想的人都應該有所了解:第一波是PC,這是聯想目前的主要業務;第二波是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業務;第三波就是與人工智能高度重合的“設備+云”和“基礎設施+云”。
事實上,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并快速滲透進各個行業,主要得益于大數據、計算力和算法這三大要素的聯合作用。而在這種趨勢之下,從聰明的智能設備,到強大的基礎設施,到智慧的云計算,對智能厘革各要素的全面覆蓋,如同楊元慶所講,恰恰是聯想的獨特優勢。
這些無不展現了聯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和野心:聯想要成為“由AI驅動的智能厘革” 的鞭策者和賦能者,為用戶和企業AI研發及應用賦能,鞭策一個充滿愛(AI)的世界。
進一步講,在人工智能時代,聯想將以巨量設備數據和AI超算力為驅動,以智能設備、智能云、智能辦事為依托,全面鞭策智能制造、智慧醫療和智能交通等產業普惠民生。

聯想如何成為這場智能厘革的鞭策者和賦能者?
在這樣一個充滿AI的時代,聯想要成為這一輪由“AI驅動的智能厘革”的鞭策者和賦能者,就需要通過“設備+云”、“基礎設施+云”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的辦事。
那么,如何理解“設備+云”、“基礎設施+云”?
如楊元慶在演講中指出,作為PC廠商,未來聯想仍將專注于PC,但它不再僅僅是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而是Personal Computing個人計算設備。聯想會為現有的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插上Personal Cloud,個人云的翅膀;還會基于自然語言、AR/VR等新交互技術,開發帶有內容與辦事的新型設備而在未來,聯想還會推出Personalized Computing + Personalized Cloud,即個性化計算設備+個性化云辦事。
同時,聯想每年賣出1.5億臺設備,隨著上述AI的采用及Personal Computing個人計算設備對于傳統PC產業的延伸,其終端的銷量定會在迭代中增加,而前端的每一臺設備就代表一個入口,有入口就有用戶,有用戶的任何信息反饋,就可以幫手人工智能有更多數據去學習,后端有云,通過云,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從而會把辦事做得更好,更貼心,更加個性化,又會反過來促進賣出更多的設備,由此形成了一個彼此放大的、正反饋的循環。這就是未來聯想“設備+云”戰略(Device+Cloud Powered by AI)的商業邏輯。
而對于“基礎設施+云”,楊元慶體現,聯想將通過打造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實現IT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滿足差別類型的企業對計算力的差異化需求;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垂直行業解決方案,幫手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我們要讓IT不再只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而是能為企業和行業賦能,助力他們實現‘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智能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