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發展到今天,已為我們架構了一個龐大復雜的信息分享平臺。在其上信息快速流通與傳播的同時,信息中所夾帶的感情色彩也隨之蔓延開來。我們時常看到帶有貶低、歧視性的言論大肆充斥著社交媒體,,言語粗俗、唾沫橫飛的幾方爭論也總是令整個網絡雞犬不寧。
打開微博,你是否已經習慣「嚴陣以待、全力開懟」?還是「隔岸不雅觀火、黑暗不雅觀察」?本篇文章將主要以美國網絡文化為例,對當今的網絡仇恨現象評說一二。
自打特朗普上臺以來,推特上就沒消停過。哪怕是平時老成持重的評論家都有可能會在特朗普的推特下發起飆來。然而,倘若我們對這些評論認真分析,我們會認識到它們所反映的是一個深刻復雜的社會現象。
推特上有諸如 #NotMyPresident 和 #HateWon 等話題標簽,使用這些標簽的人們無疑向外界暗示著如下信息:特朗普的支持者充滿了對世界的偏見,因此他們才會選舉他做總統,而我們這些反對特朗普的人才是正義的一方,是好人,好人就要對抗那些選特朗普做總統的壞人。我們與壞人你死我活,不單如此,看到這條消息的你也應該對那些壞人恨之入骨。
像特朗普推特這樣的案例對各位來說應該早已屢見不鮮了。人們掉臂一切地爭吵叫嚷著,不想真正了解與自身不雅觀點相異的見解,并直接將異己的意見歸為「敵對信息」,令理性的對話氛圍根本無法形成,久而久之,如今的網絡充滿了「戾氣」。

(推特上有關特朗普的惡意言論)
不單如此,由于我們每天都袒露在這鋪天蓋地的網絡仇恨言論之下,使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根本避之不及。在這種風氣下,我們很容易把本身的鄰居、同事、或者一個陌生人視為「非我族類」的「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