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總體規模超5. 3 萬億元。
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在互聯網的培養之下,不再依賴于實體門店,他們找到了多種路徑達成消費需求。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轉變后,讓實體店地位開始弱化。“以產品為中心”的消費社會向“以消費者為主導”的新一代消費社會演變。
新消費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中國市場消費主體發生改變,80、90、 00 后成為了市場消費的主體。這個新消費主體有兩大特點:
1. 數量巨大。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國 80 后人數是1. 7 億, 90 后是1. 94 億, 00 后是1. 4 億,群體數量高達 5 億。
新消費群體呈現出新的消費特點,其不再追求傳統意義上的名牌,而是開始注重更凸顯個性和價值不雅觀的小眾品牌,同時他們又是理性的,比擬高價值商品他們更青睞挑選符合本身需求的商品。
2. 新一代消費者對于品牌產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而消費體驗也成為了他們挑選品牌的重要尺度之一。
現今社會的整個零售產業鏈呈現出:廠家、經銷商、零售商各自為戰,運營效率低下的一個狀態。
新商業零售應是:讓目標消費群快速感受到“這店是為他而開的”,“這店有他需要的產品、辦事、購物體驗”等,而數次滿意度高的消費體驗后才能讓消費者對門店形成依賴。
在商品豐富、功能繁多的環境下,商品必需以消費者的消費場景為出發點,組織供應適合差別消費場景需要的商品。
而理解新商業零售的一個關鍵點在于,消費者仍然需要親眼看到真實的商品: 購物為他們帶來的享受,不但是來自于隨時隨地地進行在線購物的便當性,還有購物過程的情感體驗。
當前零售不成不警醒的是“后專業化”現象,專業零售商缺位,傳統的百貨、商超和電商們紛紛平臺化,迫使供應商承擔零售店本能機能,導致零售結構上矛盾劇烈,內耗嚴重,效率低下,,在這些問題的夾擊下,我們的消費者最終只能買到低劣價高的產品。
如果說必然有“新零售”概念。它勢必是針對“老零售”的根天性改革。由于現有平臺式零售商只會坐收地租地實施銷售,平臺是壟斷式,而壟斷的欲望就會造成菜鳥和順豐這類的市場風波。而零售的新業態只有從消費者層面倒推才能產生,目前最可能會有如下四種情況發生:
1. 情感式零售商:通過情感來綁定消費者,如宜家;
2. 低價高質會員店:用交付辦事方式來綁定消費者,如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好市多(Costco)。
3. 營銷型垂直電商:綁定消費者,倒著做渠道,展現出逆向的邏輯思維。
4. 升級版微商:通過人的情緒去做到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哪有什么革命性的新零售?有的只是當前環境下的變革、成長和發展趨勢,得消費者者得未來。
正如在國內快速成長的木槿生活(MUMUSO),即沒有一味迎合“新零售”的商業模式,也沒有循規蹈矩的走一成不亂的老路,所基于的正是顧客的需要和感知,為顧客的心智、情感、分享而開創適合本身的以消費體驗為主的創新零售模式,打破人云亦云的產業定界。
木槿生活能在零售“料峭”的寒冬中一路逆襲,取得了在全球開店 350 余家的傲人成績,除了所打出的“清新、時尚、健康”的品牌標簽,更是與消費者達成深層溝通,從產品設計、生產、供應鏈到辦事,無一不細致入微。嚴選國際化的優良材質,專注為消費者創造便捷舒適的購物環境,給消費者帶來真正的性價比,家一般的購物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