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你的、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年輕人的。
讀懂這一代年輕人,你就會明白為什么 TF boys 這么紅,為什么騰訊和阿里都在積極布局「泛二次元」——你曾經以為或低齡、或殺馬特的文化,如何從邊沿進入到中心;
為什么王思聰和林更新推出網綜「次元星計劃」,瞄準我們大多數人根本看不明白的東西(你可以去搜索一下此計劃推出時的公關稿,連項目描述都很難懂);
為什么去年泛二次元行業發生了近百起、總額達 25 億的投融資行為,這些在商業世界里對金錢最敏感的人,到底嗅到了什么?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嘗試從「快看漫畫」這個產品切入,聊一聊它所感知到的、更年輕一代的群體特征,以及它所處的這個風起云涌的行業里,正在發生些什么。
2015 年開始,IP 的一把把本錢大火燒到產業鏈源頭。漫畫、網文等內容供應端的從業者們不但在數量上劇增,生活上也體面了起來。
一位 PGC 動漫從業者體現,近五年來,職業漫畫作者數量膨脹了 10 倍以上,正規簽約作品數量更是爆炸了 20 倍以上。有妖氣、騰訊動漫、快看漫畫等平臺快速崛起。跟三年前 20、30 元一格的稿費比擬,目前全職漫畫作者的收入至少翻了一番。如果作品有 IP 挖掘潛力,成功進入到下游漫改影視劇、漫改手游等環節,版權收入則更為可不雅觀。
應了薛之謙說的那句話,「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懷才不遇」。對于漫畫作者來說,這是一個黃金時代的貼切注解。
// 生長 //
我到達快看漫畫在望京 soho17 層的辦公點時,前臺處聚坐了多位正等候面試的應聘者。從官網的招聘信息來看,產品、內容、商務……幾乎各個崗位都在招人。
這是一家正碼勁擴張中的公司。
如今,一個典型的 25 歲以下的年輕用戶,平均每天在快看漫畫 app 上要花費 40 分鐘。作為對比,今日頭條的人均停留時長是 76 分鐘,snapchat 是 30 分鐘。

快看漫畫稱,目前 app 已擁有 9000 多萬用戶,1000 萬 DAU,用戶以 95、00 后為主。據 QuestMobile 去年 10 月發布的「 90 后常用 app 榜」,快看是唯一進入 TOP100 的漫畫平臺。
所謂「二次元」文化的號召力曾在兩年前就震驚過互聯網圈。你可能還記得 2014 年末刷爆全微博的一則雞湯漫畫:《對不起,我只過 1% 的生活》。作者是「偉大的安妮」,快看世界 CEO。
這則漫畫內容講述的是快看上線旗下產品「快看漫畫」時艱難又勵志的過程,末尾貼有 app 下載廣告。它是長條形的,被稱為「條漫」。和圖書頁漫差別,它沒有格子數限制,閱讀挨次從上至下,圖文并茂,形式上有點類似今天所說的「一鏡到底地毯圖」。
彼時,這則微贏得到近 40 萬次轉發,iOS 版應用一天內沖到 App Store 中國區排行總榜第 5。上線三天,即得一百萬用戶。
過于驚人的開場之后,是一刻不竭的狂奔。在隨后兩年多的時間里,一百萬用戶漲到了九千萬,快看已經躋身漫畫行業佼佼者。
在這場有關年輕人的戰役中,,占據了一方山頭的快看得到了什么、他們面對的又是怎樣一群人?
// 標的目的 //
實際上,快看本身是不承認「二次元」標簽的。
「外界把快看理解為二次元社區。但快看是更接近于三次元(現實世界)的一個產物,現實向是我們作品典型的特色。大部分故事,發生在真實的都市、職場,雖然會有夸張,但總體而言是現實世界的投射。」說話的人是陸成,快看漫畫媒體發言人。
在兩年多的受眾培育中,快看發現,三次元現實向作品更容易打動年輕用戶、讓他們產生代入感。

快看上的頭部作品《整容游戲》就是典型的現實向,講述一個時尚雜志的女員工使用整容 app 時,發生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快看作品人物合集/快看供圖)
陸成把他們稱作是「國漫一代」,在他們中間,次元壁的消融是一個典型趨勢。跟源自日本的 ACG 文化區分開來,他們對次元壁沒有特另外認知,三次元故事也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更受歡迎:
我們的用戶基本上以 95 后、00 后為主,這一代人和我們所理解的核心二次元那一代有必然的重合,但重合度不是特別高。
所謂的核心二次元文化,通常發生在一個虛構、被架空的世界,好比許辰所創作的《鎮魂街》,就是一個典型的 ACG 熱血少年漫。
國漫一代的崛起得到了更多數據的佐證。按照新浪微博二次元白皮書,在 2016 年,國漫已幾乎與日韓動漫不相上下,且國漫讀者更年輕,遍及在 15 歲以下。
他們通常意識不到本身的二次元屬性,而外界盛傳的「泛二次元」這個標簽,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媒體和本錢。在愛看漫畫、用虛擬偶像做壁紙的小楊心里,有關「二次元」的概念,她僅在狂熱的 COSPLAY 粉絲那里略知一二。
快看意識到,核心二次元市場是相對小眾的。他們放棄了在次元壁上的糾結,選擇做年輕人的生意。
// 讀者 //
少女漫,瑪麗蘇。對漫畫題材持刻板印象的伴侶,對于這類「小人書」常常一笑置之。
其實,與網文平臺類似,愛情類少女漫只是漫畫作品中關注度比較高的女性向分類之一,除此之外,校園、都市、搞笑等三次元向作品;少年、奇幻、靈異等男性向作品也有很大占比。
近些年,我國互聯網漫畫用戶規模持續增長。據艾瑞咨詢統計,從 2013 年的 2257.6 萬人,到 2015 年的 4014.6 萬人,再到 2016 年的 7074.7 萬人。在陸成看來,數字的增長意味著,內容消費的需求被挖掘出來了,它在以前沒有被滿足:
95、00 后在青春期沒有太多東西可看,這塊的閱讀需求是被壓抑的。以前看什么,現在就看什么,這一代人的空缺需要有人去填補。但同時,他們能接受的東西其實不是太多,平時要讀書、寫作業,很累,長時間的煲劇也很難,輕度內容符合他們的需求。
雖然國漫的成熟度和市場發育度都不及日韓和歐美,但也出現了《盜墓條記》、《十萬個冷笑話》、《大魚海棠》等熱門原創作品。
實際上,從新一代的國漫中成長起來的年輕讀者,在視覺內容上沒有經歷過貧瘠。他們成長于移動互聯網的發作、手游的繁榮,以及直播、真人秀等多種娛樂形式的融合中,對畫面精致度的要求與日俱增。
快看體現,「國漫新一代的審美已經超乎我們的想象,他們甚至口味有點『刁』。這群年輕人也在不竭成長,他們對畫面的要求很高,經常會在評論區討論『人物線條』,好比說,這條褲子應該畫成什么樣。」
在不停豐盛起來的選擇中,他們也漸漸分辨出好東西。表示在漫畫上,則是較真畫面如何更精致,故事如何更飽滿。「即使是平庸之作,推首頁就能火」的日子不會再有了。
// 粉絲 //
青庭是在 2015 年進入漫畫行業的,那時她還在讀大學。《零分偶像》是她第一部長篇連載作品,目前占據快看愛情類總榜第一,已進入 IP 開發階段。
「剛畫的時候缺乏經驗。但她是個成長非常快的作者,很喜歡傾聽意見,晚上三四點鐘還在和安妮溝通改稿。」快看說。

在快看 app 的 V 社區中,青庭會與粉絲互動,探討漫畫劇情,接受粉絲建議。
陸成發現,這些讀者對待漫畫作者的態度,有點類似于 TF boys 式的「偶像養成」:
他們跟漫畫的作者的關系就是偶像和粉絲,并且還是本身培養出來的偶像。青庭當時就是一個大四的結業生,很小的起步,但讀者一直支持她,看她一步步火起來,粉絲在中間有很強的參與感、責任感。
而新一代的國漫作者,大部分都和她相似。
和年輕的追星族一樣,粉絲們會把本身的昵稱改成偶像名字的變形版,或者是可以一眼認出的漫畫中的某個角色。「站隊」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從這些表示形式中獲得群體認同。
從《燃燒吧少年》、《Hello! 女神》到《美少年學社》,近幾年,這種偶像養成模式在國內越來越火。簡單講,就是粉絲全程參與造星,用陪伴、應援和真金白銀的支持,見證他們喜歡的半成品偶像一步步走向巨星。
這背后是年輕人粉絲心態的遷移。從被動接收到主動參與,他們的代入感越來越強。尤其是在二次元社區,不雅觀察某個 IP 有沒有發展潛力,你可能只需要留意它二次創作(包孕再剪輯、角色飾演等)的 UGC 量是不是足夠龐大。
// IP //
這種群體認同感和強烈的交互欲望,同樣帶動了圖書銷售和線下簽售會的火爆。快看漫畫一年的碼洋超過 5000 萬,去年 10 月的廣東簽售會,一次性就簽出了 3.5 萬冊。

快看漫畫簽售現場。「我們能理解他,十幾歲的時候,就是追星嘛」。(快看供圖)
除了漫畫家本人,作品中的二次元人物若成為偶像,也會被無不同對待。
前陣子閱文集團被拱上微博熱搜,話題 #閱文,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得到近 300 萬閱讀量,起因就是,5 月 29 日是《全職高手》男主葉修的生日,但粉絲們發現無法將其傳統的慶生 TAG 送上熱搜,溝通中與閱文產生矛盾。
曹政曾在「caoz 的夢囈」中說,比來幾年互聯網最大的紅利,是年輕一代的消費不雅觀差異。很多十幾年前被已經明確認為不成行的事情,被明確認為不會有付費用戶生意的事情,被明確在中國特色的名義下判定死刑的東西,已經紛紛出現了機會,并且發展速度驚人,好比 steam,好比所謂的「知識付費」、「消費升級」。
比及十年過去,這些 95、00 后究竟會為什么付費呢?
眼下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做出可以引領他們這一代人文化認知的產品。
作為 IP 開發的源頭,快看也試圖將本身的觸角往下游衍生。快看方面體現,他們除了自有內容創作團隊會深度參與作品,給作者提供修改意見之外,在影視劇開發階段,還會參與劇本修改、選角、宣發等環節,甚至保存投資的權利。
對于一個正在大浪淘沙中的領域,行業注水、IP 資源戰、差異化運營,各家漫畫平臺接下來可能會經歷這些在網文、視頻、直播行業里都很眼熟的事情。
這些也許都是必經之路。快看不敢掉以輕心,陸成認為,未來的壁壘仍在內容:
「比及這批人長大了,IP 也成熟了。不管是魔獸、小時代,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文化產品。粉絲會追隨,是因為它成為了青春期的一個寄托。」
本文源自:極客公園(ID:geek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