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業內有一些聲音認為,當下還不該該對SaaS公司馬上提出盈利性要求,而更應該鼓勵它們去開疆拓土。但中國SaaS行業已經走過了近10年,關于盈利的這場“翻身仗”遲早要打。
4月以來,各家SaaS公司2016年度陳訴陸續出爐。從數據來看,SaaS公司2016年的年報遍及呈現三大特征:營收均增長,利潤均虧損,規模均有限。

從營收規模來看,電商SaaS公司點點客以3.7億元在諸多細分領域的SaaS公司中獨占鰲頭,但即便如此, 3.7億的整體規模與海外SaaS巨頭動輒數十億美金(2017財年,Salesforce總營收83.9億美元)營收比擬,規模依然差距甚遠。這一方面說明國內SaaS存在一個漫長的紅利期,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內SaaS的增長仍有很大想象空間。
從增長幅度來看,餐飲行業SaaS解決方案提供商客如云超過600%的數據頗為亮眼,點點客也實現了超過100%的增長。遍及性的營收增長說明,SaaS行業整體向好,仍處于快速上升期,連結著強勁的發展動力。
從凈利潤來看,絕大多數SaaS公司的業績都在虧損。這表白,目前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犧牲利潤,搶占市場份額是大多數SaaS公司的首要選擇;其次,行業整體面臨著“低價瓶頸”。
下文將從SaaS公司的營收切入,對比四個較為典型的細分領域,以探究SaaS行業未來的趨勢和標的目的。
一、CRM
CRM無疑是SaaS行業起步較早,且廝殺最為激烈的市場之一。目前,業界對CRM市場的遍及認知是,該領域的“三層金字塔”已基本形成,3-5個TOP級玩家組成了頂層集團(門檻約為純SaaS營收超過5000萬人民幣),其次是不超過20家的腰部企業,最底層為大量魚龍混雜的跟隨者和“后風口創業者”。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停加劇,在未來的CRM領域,絕大多數底層廠商將會被迫退出戰場,,“三層塔”迭代為“二元世界”。此時,“二八效應”將愈加凸顯。TOP玩家們將吃掉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而更多的CRM廠商只能瓜分兩成擺布余下的市場空間。除非有顛覆性的技術革命發生,這樣的情況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也許很難發生逆轉。
盡管如此,身處第一集團中的SaaS CRM廠商仍需要時刻連結擴張速度。因為,各大TOP級的CRM廠商之間的差距并不明顯,而“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和老四不見了”的情況屢見不鮮。
以CRM廠商和創科技(紅圈營銷)為例,按照其發布的年度陳訴,2016年,和創科技營收1.12億元,同比增長63.21%,凈利潤﹣9975.32萬元,虧損同比去年收窄9.21%。
盡管營收突破億元,但連續2年的虧損,仍然讓和創科技飽受爭議。分析其虧損的原因,基本可判定為“戰略性虧損”,即明明可以盈利,卻“不敢”盈利。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在CRM市場,和創科技面臨著來自其他“友商”的壓力,一旦放棄高增速轉而追求利潤,便有“丟失陣地”的風險。按照相關數據估算,CRM市場另兩家代表性廠商紛享銷客和銷售易在2016年的營收別離約為1.2億元和1.3億元,始終在虎視眈眈。
換而言之,CRM市場帶給行業的啟示是,SaaS公司如果想要踏踏實實的實現盈利,可能要比及占據細分市場絕對優勢的份額之后。
二、電商SaaS
二爺始終認為電商SaaS是被行業嚴重低估的一個重要市場。這一認識,主要基于兩點原因。
首先,實現線上銷售是企業用戶信息化轉型和移動互聯網創業的剛性需求,簡單來說就是把生意做到線上去;
其次,電商成交系統位于整個企業運營的中臺,同時對接著企業的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是企業“云轉型”絕佳切入點。
目前,國內標榜電商SaaS的廠商非常之多,但實力卻相差懸殊,主要原因在于大批早先經營“商城建站”外包的ISV蹭著云計算的熱點,自封為SaaS公司,這導致了整個市場的情況頗為復雜。業內真正能夠代表電商SaaS的廠商為數不久不多,如專注移動電商成交系統的點點客和有贊,做移動分銷系統的易訂貨和千米網,以及從傳統外包轉型而來的商派(云起)。
由于業務形態直接涉及B端用戶的銷售體系,電商SaaS在實現營收方面的想象空間非常之大。以點點客為例,依據其本年4月發布的2016年度陳訴,點點客2016年實現營收3.7億元,增幅達102.12%,凈利潤﹣5148萬元。
從營收金額來看,3.7億元絕對是一個令所有競爭對手都非常艷羨的數字,即便放眼整個SaaS領域,年營收能夠達到3.7億的也是鳳毛麟角。至于5148萬的虧損,在點點客公開的年報中亦有說明,主要原因是2016年的銷售費用、宣傳推廣費用、房租及辦公費用等開支同比上年都有大幅增長,歸根結底就倆字“擴張”。以此來看,點點客的虧損也屬于典型的“戰略性虧損”,背后同樣是對SaaS移動電商市場份額的極度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