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區塊鏈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在信息分歧錯誤稱、不確定的環境下,如何建立滿足經濟活動賴以發生、發展的“信任”生態體系。
比來比特幣又火了,原因還是暴漲。進入5月份以來,比特幣價格漲幅達到88%,秒殺其他任何投資資產。本周三,比特幣價格更是突破2600美元,而在2010年5月首次交易時,其價值僅為0.003美元。
當然,今天我們不聊比特幣,而是聊聊比特幣背后的區塊鏈技術。因為不了解區塊鏈,就不成能懂比特幣的價值。
區塊鏈,英文Block-chain,可簡單分解為“區塊”和“鏈接”,區塊就是很多交易數據的集合,它被標記上時間戳和之前一個區塊(父區塊)的獨特標記,而區塊鏈就是由包羅交易信息的區塊從后向前有序鏈接起來的數據結構,所以叫區塊鏈。
本文以知識普及為目的,先簡單介紹區塊鏈技術的歷史,再講其意義,最后簡單說一下區塊鏈在金融業的應用。
區塊鏈簡史
2008年,一個化名中本聰的人撰寫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文章,文章著重講比特幣,在里面首次提到用于記錄比特幣交易賬務信息的區塊鏈。不過之后的幾年,無論是比特幣還是區塊鏈,都并未引起大眾的關注。
2013年,比特幣因價格暴漲進入公眾視野,2013年11月29日,比特幣在熱門交易所Mt.Gox的交易價格創下1242美元的歷史新高,而在2012年11月25日,歐洲第一次比特幣會議在捷克布拉格召開,此時比特幣價格僅為12.6美元,一年內上漲98倍。也正是在2013年,比特幣先后引起美、德、中等國監管機構的注意,其作為一種虛擬資產的法律地位開始受到政府認可,比特幣的發展進入新紀元。
比特幣的火爆加速鞭策區塊鏈走向臺前,2014年前后,業界開始認識到區塊鏈技術自己的價值,并開始探討將區塊鏈應用于數字貨幣(比特幣為一種數字貨幣)之外的可能性。2015年,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封面介紹了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即可以在沒有中央權威機構的情況下,為交易雙方建立起信任關系。
在互聯網時代,,尤其在金融領域,能解決信任問題,價值有多大?不言而喻。所以,漸漸地,大家開始研究并追捧區塊鏈技術,同樣基于此,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
既然核心價值被發現,大家自然不會再埋沒它。所以,我們會發現,自2015年以來,各類研究和推廣區塊鏈的聯盟開始成立,很多金融機構開始成立區塊鏈實驗室,在特定業務上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中國,2015年以來,區塊鏈也成為金融科技領域足以與大數據、人工智能齊名的最火概念之一。
區塊鏈的運行機制
區塊鏈是由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產生的數據塊組成的,這個數據塊叫做區塊。每個區塊里面都包羅有此區塊內的所有交易信息,具體是什么信息呢?看區塊鏈用于什么領域,如果用于數字貨幣,好比比特幣,那就是曠工的挖礦信息;如果是跨境支付,那就是該筆支付的相關信息。
此外,為了與其他的區塊產生聯系,每個區塊都會包羅上一個區塊(即產生時間僅早于該區塊的上一個區塊,稱為父區塊)的哈希值,里面還會有時間戳,表白該區塊的產生時間。同時,每個區塊都是下一個區塊的父區塊。
這樣,從創始區塊(Genesis block,可視作第一個區塊)開始,由于每一個區塊都必需包羅上一個區塊的哈希值(hash),所以只有上一個區塊出現后,才能去產生下一個區塊。這樣,把一個接一個的區塊串接起來,就形成了區塊鏈。
基于上述描述,便不難理解區塊鏈具有的下列優點:
1、時序且不成篡改
區塊鏈的每個區塊都帶有時間戳,并基于每個區塊的哈希值前后連接在一起,在這種機制下,偽造的區塊是不成能與前后的真實區塊相連接,進入到整個區塊鏈的鏈條中去的。所以,區塊鏈具有極強的可追溯性和可驗證性。
2、公開透明
因為具有很好的可追溯性和可驗證性,同時作為一種共享賬本,對所有參與者而言,信息都是公開透明的。
3、分布式結構
區塊鏈并非集中存放在某個辦事器或數據中心,也不是由第三方權威機構來負責記錄和辦理,而是分散在網絡中的每一個記賬節點,所以區塊鏈是構建在分布式網絡基礎之上的,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
4、建立信任
基于上述幾個特征,不難發現區塊鏈可以有效地建立信任。
原來,作為一種普及,區塊鏈的運作機制介紹到這里差不久不多便夠了。但鑒于我們經常會聽到 “51%算力攻擊”的說法,這一說法顯然與上面區塊鏈的“不成篡改”特征是矛盾的。這便涉及到區塊鏈分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