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使用KEYS 命令
例如
列出所有的key
列出匹配的key
redis>keys apple*
1) apple1
2) apple2
補充:redis的常用命令——KEY
Redis 是一個開源(BSD許可)的,內存中的數據結構存儲系統,它可以用作數據庫、緩存和消息中間件。 它支持多種類型的數據結構,如 字符串(strings), 散列(hashes), 列表(lists), 集合(sets), 有序集合(sorted sets) 與范圍查詢, bitmaps, hyperloglogs 和 地理空間(geospatial) 索引半徑查詢。 Redis 內置了 復制(replication),LUA腳本(Lua scripting), LRU驅動事件(LRU eviction),事務(transactions) 和不同級別的 磁盤持久化(persistence), 并通過 Redis哨兵(Sentinel)和自動 分區(Cluster)提供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但是我們最常用的還是key和五大數據類型的相關命令, key,字符串(strings), 散列(hashes), 列表(lists), 集合(sets), 有序集合(sorted sets),這節我們先看關于 KEY的相關命令
key:
1、KEYS pattern
查找所有匹配給定的模式的鍵,keys * 查看所有緩存的鍵
2、DEL key1 key2
刪除指定的緩存(一個或多個)
3、DUMP key
導出key的值,如果 key 不存在,那么返回 nil。否則,返回序列化之后的值。
"\x00\x02v3\b\x00\xf1*K%b\xcd\x8e\xa0"

4、EXISTS key
查詢一個key是否存在
5、EXPIRE key 20
設置一個key的過期秒數(秒)
6、TTL key
獲取key的有效時間(秒),如果key不存在,返回 -2,建議與EXPIRE key一起來測試效果
7、EXPIRE key 20000
設置key的有效時間(毫秒)
8、PTTL key
獲取key的有效毫秒數(毫秒)
9、RENAME key newkey
將一個key重命名,如果該newkey已經存在了,那就用將被改名的key的value覆蓋至與已存在老的newkey的值,看下面我的測試

10、RENAMENX key newkey
重命名一個key,新的key必須是不存在的key
修改成功時,返回 1 。如果 newkey 已經存在,返回 0 。

11、RANDOMKEY
返回一個隨機的key
12、TYPE key
獲取key 的存儲類型

13、MOVE key db
把key移動到另外一個數據庫里
什么意思呢?我們 vim redis.conf,/databases可以看到

從注釋我們可以知道,redis的DB一共有16個,從 0-15,默認是D0個,我們可以通過命令
SELECT dbid選擇不同的DB,比如select 1;select 15等。看下面的測試

14、FLUSHDB與FLUSHALL
上面我們知道了redis里默認有16個DB, 那FLUSHDB就是清除當前DB里的所有數據(慎用)FLUSHALL就是清除所有的DB里的所有數據(不要用)
下面這個例子測試下FLUSHALL

小楓溫馨提示:
1、每個命令都要敲一遍,不能眼高手低
2、我這里只是常用的命令,還需要各位看官去官網上自己擴展
以上為個人經驗,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Java使用RedisTemplate模糊刪除key操作
- Spring Boot集成redis,key自定義生成方式
- Springboot Redis設置key前綴的方法步驟
- Redis遍歷所有key的兩個命令(KEYS 和 SCAN)
- redis keys與scan命令的區別說明
- redis通過lua腳本,獲取滿足key pattern的所有值方式
- 在redisCluster中模糊獲取key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