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壽險公司的電銷人才競爭太激烈了,簡直就是在不擇手段地搶。”“雙11”的晚上,安徽一家大型壽險公司的電銷中心負責人表示,她帶領的團隊在9月份被另外一家正在成立區域電銷中心的壽險公司一次性挖了100多人。由于安徽多家壽險公司發力電銷,電銷人才互相挖角正火爆上演。
電銷正成為壽險重要業務渠道
壽險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業務模式也正發生變化。過去壽險業主要是依賴銀行渠道、個人渠道和團險(法人)渠道。其中,個人渠道的內涵價值最大,因此個險人才成為所有壽險公司的香餑餑。但隨著個險人才招募難度大,流失率高,營銷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近幾年,各家都在加強電話銷售,簡稱為“電銷”。
據了解,由于電話銷售的產品一般是期交,而且后續時間長,因此成為壽險公司近年爭搶的一塊大蛋糕,也是在過去傳統渠道之外開墾的一塊比較豐厚的沃土。據泰康壽險公司透露,泰康壽險電銷成立以來,每年業績節節攀升,從開業的幾百萬到今年突破6000萬,已經翻了數倍,未來兩年過億將不是難題。
壽險大佬布局電銷
相比于傳統個險營銷的高投入,電銷中心一般為一次性固定資產投入,比如電腦、辦公房等,但一次性投入后,招募好電話坐席人員,電銷業務開展后的費用就比較好控制了。因此,很多壽險公司這兩年都加快了在安徽布局電銷的腳步。
除了泰康、華夏等早期投入電銷嘗到甜頭外,今年,壽險大佬國壽、平安都加大了在安徽布局電銷的力度。國壽今年9月份在合肥蜀山區布局區域電銷中心,平安壽險在北一環布局合肥電銷中心。這兩家電銷中心高薪攬才,招募力度空前。
電銷人才挖角火爆上演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保險營銷員人數突破500萬人,而離職率高達34.25%,接近40%的危險值。如此大進大出的現實讓保險營銷員招募陷入了怪圈。在壽險電銷業,人才流動也非常頻繁。一家給出的待遇高,可能就直接挖走一個整編業務部。“我們不久前才被挖走一個業務部,100多人,我們剛剛培訓出來就被競爭對手惡意挖走。”上述電銷負責人氣憤地說。
有關資料顯示,保險營銷員的高頻率流動,既給投保人的理賠、續費、定點醫院變換等方面帶來諸多不便,也讓各家公司陷入“招聘-流失-再招聘-再流失”的惡性循環,增加了保險公司對營銷人員培訓費用的投入,從而產生了保險公司業務大幅波動、營業成本持續攀升等各種負面效應。
那么針對電銷人才高流動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上述公司電銷負責人說,由于電銷人才培訓時間久,需要電話聲音有一定的張力等原因,所以相較傳統的個險渠道代理人來說,一個是憑“面子”展業,一個是憑“聲音”展業。
此外,傳統渠道代理人現在因為取消保險代理人的資格審批,所以招募難度減小,很多壽險公司把精力集中到電銷人才爭奪上,紛紛打出各種薪酬福利激發電銷團隊倒戈。
電銷人才如何才能走出高進高出的怪圈呢?有關保險專家認為,未來保險公司電銷人才應該考慮引進薪酬管理體系激勵約束機制,如員工持股計劃、分紅等激勵手段,有利于更好地統一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避免員工高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