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能:運營小白入行前跟入行后可以學習什么技能,拿到Offer,提升運營工作效率,提升自己價值;
素養:具備什么素養之后,可以成為優秀的運營人員并獲得持續晉升;
核心競爭力:具備什么樣的競爭力之后,能成為運營領域類頂尖的人才。
一、技能
從尚沒有做運營到拿到運營的Offer,溝通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技能。
1、溝通能力
明確溝通的目的:任何溝通都要以目的為導向,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非常值錢。溝通的目標非常多,溝通是為了獲得一個Offer,為了獲得領導對于某件事情的支持 ,還是為了讓自己的Banner定稿,或者是了解公司最近發展的方向,了解對于你升職的態度等,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溝通的目的;漫無目的的溝通閑聊也是有目的,比如增加彼此間的感情。
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如何溝通:夫妻之間、戀人之間經常吵架,吵架的目的是什么,為了結束感情或者是讓感情更好,大部分人吵架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后者,表達自己的不滿,讓對方再乎自己,提升兩個人的感情。但達到這個目的有太多比這個方式更好的手段,方法達到這個目的。 但是不尚溝通的人,不去了解自己最真實的訴求,隨意的表露情緒,以致于無法找到一個好的溝通方式,以達到自己提升感情的目的,最終破裂,這種案例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是非常常見的。
溝通是一門復雜的藝術,任何人都需要不斷的修煉。但是每次溝通之前,想一下自己溝通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針對這個目的采用什么方式能達到,做即可。不斷的像這樣訓練自己,然后不斷參與一些溝通技巧,可以不斷優化。
比如你的目的是拿到運營的Offer,這就是你的溝通目的,這個目的,再往下分解,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超出面試官職位預期的人,然后準備各種論據素材表明自己是這樣的一個人,才能離Offer更近。比如,隨意找到的一條招聘啟示:
百度糯米餐飲業務部_用戶運營主管
工作職責:帶領團隊進行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社區運營,會員運營,對品類用戶流量及GMV負責
你的目的是拿到Offer,面試官的目的是找到可以做好這件事情的人,你溝通的目的就是讓他覺得你能做好這件事情;其中的核心就是對流量跟GMV負責,列舉你做GMV及流量的經歷,以及對新職位做這兩個指標方案(當然是超出預期的),而且結果也是超出預期的,再次就是內容、活動、社區、會員的玩法,Offer基本不在話下。而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去碰運氣,給出的態度是你賞我個Offer吧。
從運營的大類來講,分為內容,用戶,推廣三種,其中了,在內容跟推廣這兩個方向容納的崗位是最多,從這兩個崗位而言,需要具備的技能就是內容組織成功,跟營銷技能。
2、文字功底
不管是做內容運營還是做新媒體推廣,文字能力永遠是一個基礎的能力。有比較好的文字功力再哪里都會比較受歡迎,而在互聯網行業這種能力能更快的變現,比如從寫Banner到寫策劃方案都在在同批的小伙伴中脫穎而出,而在媒體上面發稿子在文學網站上面寫小說等能建立起自己的知名度,文字功力好,價值非常大。但是現實問題是,大部分人的水平處于不上不下的水平,工科出來的學生肯定沒法跟“咪蒙”這種科班出身且在傳統媒體干到首席編輯的人相提并論,但仍需要設置一個合理的目標來改善自己的文字功底。
如果我們的文字無法打動人,那么先完成第一個目標,讓用戶理解。
因為“使用用戶語言”并且“保持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最經典的就是“51信用卡的案例”。

比如以上的描述都是最平實的文字 ,但是在微博上面卻贏得了大量的轉發,可見直指人心的文字比華麗的詞藻更能打動用戶。
所以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的寫作水平是能應付日常工作的,關鍵是把意思表達到位,能讓目標用戶能看懂,如果你寫的東西,用戶掃一眼就能意會,這種功底就差不多夠用了。
好的文字功底練就的方法:
加深對產品的理解:
產品到底要傳遞出來是一種什么感覺?“我不是在乎輸贏,我就是認真”這種情懷逼格,還是“收禮只收腦白金”這種收集場景的重定義直接以買買買為導向,所以對于運營而言,如果 沒法深刻理解產品,就去反復跟領導溝通,領導你有什么需求,來我寫寫寫,你改改改改。
對用戶需求的理解:
說到底,用戶需要看到什么樣的文字?比如微博上面的風格就是賣萌,自黑,你若端著用戶就無感。
對文字合適場景的理解:
這個文字是應用在哪里的,同樣一條內容,放在短信,消息推送,郵件,傳單,微博,微信,Banner上面,文字的形式跟風格就會有差異, 不了解場景肯定寫不出適用的東西來。
對產品所在行業的知識積累:
如果沒有比較寬的知識面,內容源會比較窄,而用戶樂于分享的內容通常包括視角獨特新穎的知識 。比如咪蒙的文章即有最新電影、電視劇的影評能貼近熱點,也有生活中異于普通人的生活觀點,戲路非常多。這就源于平時的積累。
多讀多寫多用:
如果天賦不夠,那只能后天來補了。
設置一個可讀性的標準:
比如建一個目標用戶的微信群,寫完之后扔過去,看看他們是否有不懂的地方,對于運營來講,文字功底最好的衡量標準就是用戶覺得我們的可讀性如何?
定一個寫作框架:
從思路——目錄——文字填充的一個框架;
溝通:
有說服力的溝通,讓自己的內容一次就成,因為寫作能力短時間無法大幅提升,反復修改的投入產比往往不高,說服領導定稿,把自己的時間放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推薦工具:
這些工具能讓你的內容別具一格,文字不行,圖片或形式可以稍微補一補
EDM內容:Mailchimp
PPT演示:Prezi,PPT,如果英文不太好,可以嘗試下Axeslide(斧子演示)、微舞幻燈、No-ppt
娛樂圖片內容生成:暴走編輯器,暴走裝逼神器
銷售而:strikingly
H5制作頁面:初頁、epub360意派、Liveapp場景應用/云來
設計:如果PS不會,美圖秀秀覺得太low,可以考慮下VSCO、Snapseed等手機版P圖產品,操作都非常便捷
寫作工具:Scrivener(需要寫電子書的同學可以嘗試用這個軟件,mac下面有);OmniOutilner(大綱式寫作)
3、營銷技能
營銷技能就是做推廣運營的技能。
營銷技能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懂營銷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懂不懂渠道的玩法:
SEO怎么玩
ASO怎么開展
微博怎么漲粉
微信怎么加關注
豆瓣、貼吧、人人網怎么引流量
郵件營銷怎么開展
論壇怎么發軟文
媒體怎么搞合作
病毒營銷怎么發
然后有的公司,渠道互聯推廣也放在運營部,那就需要考慮,百度競價、360點睛、粉絲通、廣點通、扶翼的投放細節如何來操作
這些細分方向,往向展開,每個又會是長篇大論。
4、數據分析
等你做完營銷之后,也做出了一些轟動性的事件,你開始背KPI了,你才知道,做微信推廣,不是看漲粉,不是看閱讀量,你做的不是自媒體你做的是產品的微信推廣,Leader要的是,你怎么從微信上導流過來形成注冊或者是訂單,然后你不知道,日常導了多少流,怎么有助于導流,這個時候,你發出你需要一些數據,微信過來的UV是多少,不同的活動,微信當中不同的位置過來的流量是多少,于是你開始學一個叫GA的工具,或者是百度統計。
你發現你開始懂UV了,然后也知道了流量標記,也知道了數據回收,你看到了一個漏洞,從微信過來,每一個步驟到下一個步驟轉化率只有3%,雖然你有100萬用戶,但是你天成交的訂單只有100,而Leader給你的目標是10000。
你學了一個新技能,叫目標導向。
學習關鍵點:GA等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
5、產品認知積累
作為運營人員,可以不寫如何畫原型,也不用學如何寫文檔,但是一定要理解產品的邏輯并持續體驗產品,把自己當成真實的用戶不斷的體驗:
比如我們在運營多貝的過程中,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老師去上課,也當成一個學生去聽課,講課的時候,不斷的想明白一個問題,我為什么講課,是為了獲得影響力還是能賺到錢,從播放量到點贊到推薦到關注人數到直播人數到最收的收入,哪個因素才是最能激勵我繼續上課的?
作為一個學生,到底什么內容能激勵我持續去上課,這個內容不會是播放量過百萬的如何識別MM是否隆過胸,而是如何面試成為BAT的產品經理,雖然課程受眾比較小眾,但是即使是收費也持續有人買,且每個學生都能像看連續劇一樣,從第一集刷到最后一集,反復刷而且還會做筆記,從0到1教會你找工作,或者是讓工作更高效,才是用戶選擇看課程,而不是看電影的理由。
所以理解產品對于運營人員意義非常重大。運營的本質也是在傳遞產品價值,產品到底有什么價值,這個價值是從老板講的戰略價值往下不斷分解與各個細分場景相結合,能直白告知給用戶的價值。
6、效率工具
運營工作其實是一個不斷改善效率的過程,原因很簡單,事情非常多,如果效率不行,結果就是陷入了更加被動的狀態,就像滾雪球一樣,越往下,雪球越大,事情越多,越容易失控,所以的計劃都無法有序執行。
比如很多人都會在簡歷上面寫精通Office辦公軟件,而實際情況上,大部分人都只會最基本的操作。
Excel:熟練使用Vlookup函數、數據透視表,做數據分析時效率至少會翻倍;
除此之外,PPT,Word里面也有很從神巧,推薦大家在知乎上面搜索相應的知識去看。
7、知識積累
《娛樂至死》中奧威爾擔心的是:有人將剝奪我們獲取信息的權利。赫胥黎擔心的是:有人將給予我們太多信息,使我們只會接受,無法自拔。在移動互聯網時間,所謂的碎片時間在當下已經不太碎片,我們玩朋友圈、游戲的時間動輒就是半個小時以上,發一條朋友圈然后在等待點贊或者是等待評論中渡過。
如何有效的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是能否成長不斷的關鍵。比如同樣是信息,“張小龍是什么時候推出微信的”這個簡單通過谷歌就能搜索到;但是對于另外的一部分知識,“張小龍的產品觀”同樣你也能搜索到,但是其中講到對設計產品的一些觀點你并沒有辦法快速理解并運營到工作當中,所以理解其中的邏輯關系轉化,并將其轉化成自己能用上的知識至關重要。
A.信息獲取
僅互聯網行業本身就天就會產生大量的信息,如果通讀下去時間基本就是不夠用的,但同樣,這些信息,基本只需要建立印象,通過標題就能知道發生的大部分內容。強調信息積累,也需要強調時間管理,所以在進行信息積累的過程中,必須要用一下Pocket,就是稍后閱讀,這樣能提高正在進行事情的效率。
B.話題整理
每天選定一個當日的話題進行整理,搜集話題下的所有新聞深入分析進行整理,比如對于內容運營感興趣,收集內容運營在百度搜索,微信公眾號搜索,知識搜索下面的所有內容,通常之后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反復進行。
C.相關書籍的整理
讀書計劃,最好根據自己的所需,比如最近對設計心理的內容感興趣,在豆瓣讀書當中進行搜索,把評價數高同時評價不錯的書目都整理出,把書讀薄,量勝于質,吸收各式各樣的知識,再通過自己不斷過濾。
D.接觸新鮮事物
接觸更多的人、事、物,擴展自己的包容力。
8、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首先來看看時間都花在哪里了?
推薦一下ManicTim(時間追蹤分析軟件):下載之后讓他自動運行一周,打開軟件的報表,你會認識到一個事實,現在不NB原因不是因為自己天賦不夠,而是努力程度確實太低,大部分人每天上網的時間至少有一半被一些非工作相關的娛樂、購物網站所占用。
Mac的用戶可以使用一下Rescuetime。
不太推薦Timings等需自行記錄的時間跟蹤軟件,因為回收的數據有問題。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了?
推薦一個瀏覽器插件:Block site(限制在某些網站上面所花費的時間)
比如我每天上班都會去多貝看我今天的課程收入,于是不知不覺的發現,就這么一個小舉動,每天花的時間大概有30分鐘,于是把他列在Block site里面,然后是一些政治類的門戶網站,每天都有一兩個小時陷入其中無法自拔,于是把他們全部列入到Block site,然后設置一下全部耗時時間如10分鐘,每天能花到所有被列入到Block site的時間就是10分鐘,這樣時間就回來了。
ManicTim的另外一個好處是,比較客觀的分析出你每項工作所花的時間,前提是,不同的工作你用不同的軟件來完成。
有了客觀的一手數據之后,提高每項工作的效率。
緊接著第二個問題是,開始區分優先級。
優化級的概念很好理解,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是一件不太好區分的一件事情,尤其是作專員的時候,哪件事重要,哪件事不重要,很難區分,建議就記住一條,但凡是周會上面大家反復討論的指標,與這些指標相關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事情,或者是Leader反復溝通的事情都在這一類,其它的事情往后稍微延一延,如果無法判斷是否重要,就提高效率來完成這件事情。
另外,一個時間管理的建議,就是提高效率。因為很多件不重要的事情加在一起,共同構成的人其它人對你的印象,另外就是專員做的一些事情確實不重要,但是這些事情可以以小見大看出你的態度,所以最好任何事情都認真對待。
第三個問題,做事有規劃
制定下周計劃,并根據實際情況每天做調整,按照計劃做事情,時間利用率肯定會高。
二、運營人員的素養
運營知識架構
自學 能力
商業分析能力
用戶心理把控
產品設計
創意
預計需要上萬字才能說個大的框架,有時間繼續更新。
以上就是對做好產品運營所需的素養和知識詳解全部內容的介紹,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腳本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