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乏有些對品牌營銷有點概念、有心向品牌化經營轉型的老板,想把這個事做起來,但是苦于無人能擔當此大任。
公司會銷售的人多、懂品牌的人少——這是工業品企業乃至絕大部分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工業品領域,中國很多消費品企業也存在這個問題。
工業品企業一般具備兩個半人才:
一是業務型人才。一般老板和高管都是業務高手、超級業務員,大項目、大客戶,都是他們親自出馬來搞定。
二是技術型人才。走技術路線,是不少工業品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銷售與技術,可以說是支撐很多工業品企業持續發展的左右腿。
還有半個管理型人才。之所以說半個,是因為能把管理做好、真正擁有職業化管理水平的工業品企業真的不多。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到底有多差?來看一組數據:
1、中國當前的管理階段相當于30年前的日本,100年前的英國;
2、中國企業的不良品率平均在10%左右,而工業發達國家可以接受的產品不合格率僅為3‰;
3、管理效率太低,是中國極大多數企業最大的瓶頸;
4、未來10年中國企業持續經營最大的挑戰就是適合企業發展的職業化管理人才短缺。
青島某信息系統集成公司總經理,曾經講過一段話,道出了很多工業品企業老板的心聲:我們這些管理人員,都是理工科出身,做事可以、管人不行!自己做事都很踏實、細致、認真,安排別人做事,還沒學會!
南方略走訪了上百個工業品企業,發現一個普遍規律:總經理干著總監的事,總監干著經理的事,經理干著員工的事,員工不知道干事,企業總有一天會出事。
執行是做事的技術,管理是讓別人做事的藝術。帶隊伍的能力就是安排別人做事、帶領團隊成員共同完成組織目標的能力,這是身為管理人員理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如果連帶隊伍都不會,企業的管理能力能好到哪里去?
工業品企業品牌的核心驅動力,是組織合力。組織合力的形成,是基于企業強大的運營管控能力,是對戰略、研發、營銷、服務、生產、供應鏈、組織、流程、企業文化、公共關系等全方位的整體協調、綜合平衡的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企業家,都可以稱作為哲學家。
一個真正做得好的工業品企業,就算沒有經過專業化、規范化、系統化的品牌規劃與運營,光靠強大的管理能力支撐企業的發展,也能成為業界的一個優秀企業,獲得客戶的口碑與同行的好評。南方略咨詢機構稱之為“被品牌化”。
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市場部。
企業組織架構上出現“市場部”三個字,但不一定具備真正的市場營銷職能。
很多工業品企業的所謂市場部——
要么是商務支持部:協助銷售部搜集一下市場信息,整理一些銷售文本資料,制作或審核一下標書、銷售方案,幫忙起草個銷售,公司內部跑跑流程等等。
要么是銷售綜合管理部:收集一下銷售計劃,統計一下銷售業績數據,順帶做個分析;出臺一些銷售政策、制度流程;登記一下銷售費用;給銷售人員做下績效考核等等。
要么是廣告制作部:具備一些文案策劃、物料設計的基礎功能,維護一下公司網站、微信訂閱號等等。
總之,工業品企業的市場部,真正配得上“總參謀部”或“火箭軍”稱號,真正具備品牌營銷意識與市場職能勝任力的所見不多。
還有,迫于當前整體經濟形勢走向低迷、背負現實的業績壓力,公司里稍微對營銷有點感覺的人,早就放到市場一線拿訂單去了,哪會放在公司總部做品牌這種重要不緊急的事。
缺乏科學的認知與專業性人才,是阻擾工業品企業走上品牌化經營道路的兩只攔路虎。“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前提。認知決定實踐,思想決定行為,思路決定出路。
企業若想轉型品牌化經營,首要任務是提升企業經營班子的認知水平,讓企業中高層管理者樹立起正確的品牌營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