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一鳴可能需要花點時間解釋,頭條到底是怎樣一家公司。
雖然他們做了信息分發、短視頻、微頭條、內涵段子、問答等多種形態的產品,仍然有人認為這家公司的競爭對手是各大新聞客戶端。
“理念就不同。”烏鎮大會第一天,張一鳴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在連接人與信息這條路上,他要做的是聚合所有信息平臺。不拘泥于文字、圖片、視頻,甚至以后任何未知形式的表達;也不限制在交通、股票、娛樂等維度。
在此前《今日頭條的戰役與戰局:十面埋伏還是四面楚歌?》的文章中,我們曾援引一位業內人士的觀點,“在連接信息與人這件事情上,張一鳴正在走一條與百度方向相反但目標一致的道路。”所以某種意義上,頭條是一家跟百度相似的公司嗎?
“跟百度像,也不完全像。頭條處理的信息比較長尾,它也比較長尾,但我們理念不一樣。”張一鳴告訴《中國企業家》。
就在幾天前他曾發了一條朋友圈,“類比的好處是好理解,缺點是不準確。”
他們還需要面對來自用戶層面的不解,諸如“頭條的推薦算法似乎不太理解我”。對于一家致力于“做全球最懂你的信息平臺”的公司而言,這樣的聲音有些違和。張一鳴曾聽到有人反饋,一個女人生完孩子,好長一段時間還能持續收到類孕期注意事項。
張一鳴承認,“有些場景或人群的推薦,我們做得不夠好”。但他也解釋,這個改變有難度,相較之前有一定的用戶體驗改善。比如你需要不斷地訓練它,當機器持續接觸到更多樣本,被用戶明確地拒絕或喜歡之后,它才會更精準。
平臺也在試圖尋求更全面的解決方案。比如頭條信息從此前單一的智能分發,輔以粉絲分發。強化關注關系增加推薦精準度的同時,“我們還在強化作者頭像的露出,希望用戶記住作者。”
除此之外,對于這家估值200億美金的公司,張一鳴還在思考邊界拓展、與巨頭相處、國際化、社會責任等命題。一種普遍的聲音是,留給互聯網公司的快速發展的窗口期越來越短,行業天花板也很容易觸頂,因為他們很難逃出BAT的射程范圍。頭條呢?
中企資料圖
對于這家估值200億美金的公司,張一鳴要思考邊界拓展、與巨頭相處、國際化、社會責任等命題。
以下為《中國企業家》雜志與張一鳴在烏鎮現場的對話。
CE:同樣是在烏鎮,去年最受關注的還有TMD(頭條、美團點評和滴滴)概念,這個現象事實上對互聯網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張一鳴:大家比較關注存量和靜態,不夠動態的去看世界。不論是BAT,還是TMD,未來還會有很大變化。哪個產品、哪個公司有生命力,就能繼續往前走。現在圍繞物聯網、AI、生物基因工程甚至航天有很多創新,我更關心未來。
CE:頭條做了很多新業務,你拓展邊界的邏輯是什么?有人評價,你跟王興的思考很相似。
張一鳴:我們的公司業務還是很不一樣的,可能在管理企業、看待組織成長會有一些相似。總體而言,我們希望公司能夠能力全面、思想開放。業務最終形態是想法、觀念的折射,你的觀念會主導組織結構、企業文化,反過來又會最終影響整個業務。
CE:你會考慮與周邊生態的關系問題嗎?你可能會把頭條不斷推向戰爭。
張一鳴:競爭關系考慮得很少,我們更多還是考慮用戶需求,創造價值。如果是從這個層面講,難度大也會做,不然即使沒有難度,做了也沒有用。很多人做市場分析,習慣尋找藍海,其實這是一種概念推導。
貝佐斯有幾個原則,第一條就是顧客需求驅動。這句話說出來稀松平常,但從認知到理解,再到與企業文化結合,中間距離蠻大。
CE:對頭條而言,核心和邊界分別是什么?
張一鳴:滿足用戶需求的我們就做。別人沒有滿足好的,我們也做。如果別人已經滿足得很好,或者沒有太多空間,我們就不做。你做得比別人差,其實也是浪費社會資源,重復建設。
我們的主線還是很清楚的,把技術、內容生態、國際化做好,這都是非常接近的事情。但很多東西都不會做,比如O2O。
CE:去年烏鎮大會,你曾提到今年頭條會在國際化上用力。這在頭條業務中處于怎樣的戰略位置?
張一鳴:這是未來三四年很重要的增長點。其實現在給我們已經帶來不少收入,既直接又顯然,沒有特別復雜的東西。如果美國公司做一個產品,會盤點歐洲用戶、亞洲用戶多少。就跟我們提到廣東用戶、上海用戶多少一樣自然。所以,頭條的海外業務應該顯而易見,也應該加快速度。
其實很多人做海外市場是有心理障礙的,信心很重要。我們的抖音在日本沒幾個月就火了,在ios免費下載排名第一。我們好像也沒有做特別的事情,這樣說好像抹殺團隊工作了(笑)。
CE:前段時間,頭條收購了獵豹旗下News Republic,還投資了Live.me。這是出于怎樣得考慮和想法?對頭條的用戶和產品價值分別是什么?
張一鳴:國際化信息流的規模優勢還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做,可能一時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們應該合作。頭條給獵豹提供信息流產品,雙方分成,就像Google跟很多公司合作一樣。另外News Republic有部分用戶在歐洲,我們也順勢從零啟動了歐洲的業務。
CE:烏鎮大會第一天,BAT談的最多的還有責任,前幾天你在演講時也提到希望頭條將來是一個更負責任的公司。此前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
張一鳴:去年開始,我想這個問題比較多。公司是一個很抽象的詞,是生產經營活動的商業組織。但公司和公司之間還不一樣,可能是個人公司,工作室,產業鏈中一個關鍵環節的企業,當你成為一個公眾公司,甚至全球性的公眾公司,對國家社會層面就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當你的體量在行業占比很重,你的責任就會更大。
CE:這也跟互聯網公司社會屬性越來越強相關?
張一鳴:對。就是因為隨著移動互聯網對用戶的滲透大幅度提高,對每個人經濟生活各方面的影響也在加重。以前互聯網只占用你一天半小時,現在多場景、高頻率、長時間的特征,意味著它的公眾屬性在提高,因此你就要承擔更多責任。
CE:你從去年真正思考這個問題,是因為頭條去年的一些產品或業務比較多的跟社會屬性發生交集了嗎?
張一鳴:有一定的關系。你會看到別人都在更多地評論你。可能你在業務上比別人做得好,還是有人在(不太好地)評論你。一開始你覺得有些不合理,但存在就有它的原因,很多公司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也的確很多人的生活因為我們而被影響了,比如頭條上很多“三農”賬號,他們獲取信息會受頭條產品的影響,如果我們的推薦引擎做得不好,作弊的內容多了,就會導致優質內容不能浮現。這也會影響產品生態,影響用戶和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