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去了一趟石家莊,有幾個感受:
第一是:霧霾太大。我中華泱泱大國竟然被自己打得云里霧里的。石家莊霧霾竟然比北京嚴重,終日不見天日。
第二是:嘀嘀打車確實方便,先不說返錢的事,在火車上即可約上一輛車,一出站,即可乘車直奔目的地。
馬云說,對新生事物外界都會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最后來不及。
其他金融機構的心態正是這樣,很多人一開始覺得這個產品就是一個簡單的貨幣基金,非常簡單,存在無數的產品,慢慢發現規模很快過了百億。他們不斷安慰自己,余額寶用的就是余額,按照支付寶的余額來看也就幾百億基金規模,幾百億不過如此。接著突然發現規模很快超過華夏基金成為中國第一大基金公司,不到2個月規模再度翻了一倍,并呈現繼續快速增長之勢。然后慌張者有之,提起互聯網金融色變,稱傳統金融機構承擔的壓力變大;要求快速變革者也有之,宣傳傳統金融機構要積極觸網;還有一批則持余額寶的創新影響金融安全、危害到社會等觀點,聲稱要狙擊、要扼殺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的創新。
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是一個時代的跨越,也和互聯網金融一樣,新的商業機會隱藏著等待挖掘,一旦被發現,即刻爆發起來。

嘀嘀打車是一個場景。乘客、出租車司機、嘀嘀打車三者形成關聯,形成新的商業鏈接。雖然打車軟件目前沒有商業模式,但商業模式已經隱藏在這三者之間。我們看到,大眾點評、微信、客戶三者也建立了新的鏈接,出現在微信的銀行卡界面里。微信我的銀行卡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消費中心、投資中心。我們可以看到:騰訊最近所有投資、所有的資源都往微信上傾斜。于是,騰訊公司的戰略是力出一孔,這一孔就是微信。
于是社會上方方面面的勢力:銀行、商家、出租車、企業、零售企業、餐館、軟件企業等都在研究微信,你能逃脫嗎?但是看其本質,微信的紅火后面隱藏的是移動互聯網的崛起。研究移動互聯網應該在研究微信之上,微信的熱潮為表象、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是實質。移動互聯網將革掉很多人的命,就像余額寶一樣,來勢洶洶,讓人無還手之力。
企業家應該有一個心態,什么新,買什么;什么新,體驗什么。我們來感受新的事物帶來的新的感受,來看新的事物中蘊藏著的新的商業機會;體驗新的科技帶來心靈上的愉悅。千萬不要來不及看,就被社會拋棄。
微信新年紅包、嘀嘀打車、大眾點評、高德地圖被收購、WhatsApp的崛起是移動互聯網崛起的眾多信號,就像你無法控制霧霾一樣,你必須身處其中,霧霾有毒,而移動互聯網也能革掉你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