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趙靜)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鋼11月7日在第三屆鄭州服務外包創新大會”上表示,十三五”時期如何提升中國服務外包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中國從服務外包大國向服務外包強國轉變,商務部研究院初步擬定了55311”的基本評價標準,并將利用此標準的定期發布,并配有相應的支持政策,以推動企業主體的國際競爭力提升。
所謂55311”主要指培育5家國際競爭優勢突出、行業帶動力顯著的龍頭企業,培育50家集成能力強的大型企業,支持300家專業程度高的專精特新企業,以及100家服務外包產業園區和100家專業的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機構。該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對服務外包主體的培植和引領。
李鋼指出,在政策指引方面,未來將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發布服務外包產業重點發展領域的指導目錄;二是制定服務外包產業一帶一路”合作指引;三是搭建高服務水平平臺支持服務外包業務流程等高端服務項目;四是推動企業往專業化、規?;?、品牌化發展;五是挖掘國內服務外包業務市場潛力;六是增加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數量;七是要強化財稅、投融資的便利化,以及對人才培養與引進等政策的支持。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合同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執行金額超過810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簽訂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855億和615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6.4%和12.8%。其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564.7億和409.7億美元,分別增長17.2%和10.5%。2014年的數據顯示,我國超億美元接包額的服務外包企業有60多家。
據李鋼透露,我國服務外包業今年完全有可能超額完成850億美元的目標。如果按照10.5%的執行金額增長速度計算,今年應該能接近890億美元的規模。”
今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國發67號文),提出到2020年,服務外包產業國際國內市場協調發展,規模顯著擴大,結構顯著優化,企業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成為我國參與全球產業分工、提升產業價值鏈的重要途徑。這是國務院首次對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剛剛閉幕的五中全會也提出我國邁向貿易強國”的任務。李鋼對此解讀稱,實際的含義就是中國要走一條自己的服務外包發展道路,也就是離岸在岸并舉,接包發包并舉,要明顯有別于印度。
未來我國服務業對經濟的主要支撐作用將更加凸現,服務外包依托我國本國的產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服務外包在我國的經濟增長,創造就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特別是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創新驅動和結構調整幾個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李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