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86177077
9:00-17:00(工作日)
10月23日有網友在深圳本地網站奧一網發帖,曝光深圳某清潔公司一份涉及248人的送禮名單,其中有多位公職人員。深圳市龍崗區紀檢監察機關23日晚回應稱已啟動就此事的核實調查。被指行賄的清潔公司表示,意為離職財務經理捏造。(10月24日《南方都市報》) 這起事件中,網帖發帖人披露的信息相當完整,還有兩位公職人員承認收禮,讓涉事企業的回應及其他被指稱收禮的公職人員的自辯顯得相當蒼白無力。 無獨有偶,《南方日報》10月10日報道,深圳市執法部門最近對深圳市清潔衛生協會會長周恒德、深圳市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黃錫光、深圳市自卸車協會執行會長黃恒律三人涉嫌行賄給予立案查處。該事件足以證明,旨在承攬政府向社會轉移的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承攬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行業和企業,完全具備腐蝕俘獲監管者的動機。而兩起事件聯系在一起,則凸顯出了公共服務外包的政府行為存在監督上的漏洞。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深圳市就開始嘗試在城市環境衛生領域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來解決原有政府統攬環衛工作管理效率低下、服務水平不高、人力負擔特別是養老負擔沉重等的問題。這項政策試驗在后來普及到深圳全市,并被陸續引入國內其他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專家觀點是,環衛改革打破了政府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不合理狀態,有效破解了管辦一體的模式弊端,讓政府變成服務的購買者,將管理資源轉向對購買服務的評估與監管。 然而問題在于,隨著政府外包服務的趨于普遍化,許多收益可觀的政府購買項目,吸引來遠遠超過政府購買需求的競標對象。為了保證獲得訂單,部分企業就開始嘗試向發包單位的主管官員及專家評委行賄。此后,一些企業還意識到,要想長期通過政府發包項目賺錢,不僅要在競標之前攻關專家和領導,更需要搞好與發包項目所涉及的監管、監督等部門的大小官員的關系,做好日常化的關系維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讓·梯若爾認為,傳統的規制理論及政策建立在錯誤的三個假設之上:假定監管者一定會秉公無私、一定可以獲得充分的監管信息、一定能找到執法監管手段去管住監管對象。遺憾的是,包括改革示范城市深圳在內,我國城市在引入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產品的理念和工具時,各部門的領導更熟絡于經營城市、撬動資本,以及招引建立總部經濟,卻很少對適應時代要求建立新型監管監督體系產生興趣。 許多領域的改革推行后,人們才發現,政府無法很好地監管約束外包企業,服務水平提高有限,政府購買成本及消費者使用成本節節攀升。這也導致一些學者及媒體對監管部門的作為能力提出質疑,大大削弱了政府公信力。而具體該如何改善這方面的問題,也就對主管部門的監管能力提出了挑戰。 文/鄭渝川
標簽:吉安 社保稅務催繳 西雙版納 鞍山 公主嶺 麗江 濮陽 運城
上一篇: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將推進服務外包行業發展
下一篇:昆明市加快服務外包發展支持政策
Copyright ? 1999-2012 誠信 合法 規范的巨人網絡通訊始建于2005年
蘇ICP備15040257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