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園區成立于2008年10月,是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重慶市第一批示范區。園區堅持城園融合理念,堅持發揮人才、安全、成本、環境四大優勢,采取一城多園發展模式,布局了西部聲谷園、永川炎興外包園、智慧產業園、電子商務園、文化創意園、創業孵化園以及總部經濟園等產業聚集片區。目前園區已引進41家企業和項目落戶,中國西部聲谷、成渝金融后臺產業框架基本形成,先后被工信部軟件服務業司、中國外包網及鼎韜服務外包研究院評為全國呼叫中心十佳園區、中國服務外包最具發展潛力園區,并于2014年確定為重慶市首批大數據試點產業園。在園區發展過程中,堅持差異化錯位發展,在探索中找準定位。在為企業提供優越硬件設施的同時,著力打造舒適的投資興業軟環境,讓企業在永川找到家”一樣的歸屬感。
優越區位奠定核心稟賦永川地處成渝經濟帶和渝西經濟走廊腹心,是渝西、川東南、黔西北三區”的交匯點,在渝西地區具有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與基礎,又是聯結成渝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樞紐。東距重慶主城56公里,可接受特大中心城市強輻射;西離成都276公里,可接受成都特大中心城市間接輻射,交通優勢突出。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鐵路橫貫全境。將于2015年6月建成通車的成渝高鐵將穿過永川軟件園,距離成都和重慶兩地均在半小時經濟圈內。長江穿越區境南部,經朱沱、松溉碼頭可達瀘州、重慶、涪陵、萬州等沿江城市。距江北國際機場僅90公里,航空可達國內大中城市和日本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人才儲備解決發展瓶頸
永川是全國聞名的職教之城,擁有20所職業學校、6所中央和省級科研機構,共有學生近12萬人,每年輸送3萬多名畢業生,其中可供服務外包產業選擇和培養的優秀人才上萬名。目前,園區已與多所學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建立多個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院校和服務外包企業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并以各類實訓平臺、企業定制班為企業直接輸送人才。到2015年,將完成7萬人的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和儲備。雄厚的職教資源和中等技術人員儲備,為本地發展軟件外包提供了巨大的人才供給量,解決了軟件外包企業發展中面臨的人才瓶頸。
低廉成本形成絕對優勢
我國的服務外包產業,尤其是BPO(業務流程外包),目前受成本水平因素影響巨大。相對于一線城市,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在綜合成本方面將降低30%以上,是我們發展服務外包的先天優勢。永川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齊全,住房、日常消費、交通等綜合生活成本較低。園區以城園融合為建設理念,將永川新城區建設與產業園建設融為一體,新城即園區,出園即入城”,企業員工住宿、消費、購物、娛樂、休閑設施由園區按照現代大城市的標準進行建設和配套,減少了企業對員工配套的建設和管理成本。
差異定位創新發展路徑
永川軟件園堅持差異化定位,形成與周邊地區錯位和互補發展,實現從以我為主到以客戶為主的轉變,圍繞企業運營需求,打造特色服務體系,營造安全園區環境,逐漸實現從政策導向到品牌導向的產業發展路徑的轉變。針對市場競爭空白點,打造永川產業的獨特品牌,樹立起永川在軟件外包領域的知名度及影響力。以品牌推廣帶動產業發展,形成品牌推廣—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品牌形成的良性循環體系。
多元發展打造產業共生鏈園區經過6年發展,產業定位逐步由啟步期的BPO拓展到BPO、ITO(信息技術外包)以及高端信息和新興信息四個領域:以呼叫中心、數據處理、金融后臺服務、人力資源外包為主的BPO產業;圍繞智慧城市建設應用及工業現代化的軟件研發交付、技術服務、軟件測試、系統集成等ITO產業;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支付、移動互聯、文化創意、數字產業等高端信息產業;電子商務、APP、微信移動營銷等新興信息產業。通過企業之間的產業聚集形成合作型產業鏈,形成企業之間的共生,從而形成輻射周邊乃至全國的產業核心區,成為西部重要的信息化建設版塊。
開放市場建設智慧永川
永川致力打造公平公開公正、合法高效服務的發展環境。2013年8月,永川成功獲批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以來,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智慧城市建設全面啟動,為信息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相繼成立了智慧城市專家委員會,制定了永川智慧城市項目建設推進步驟,組建了智慧城市項目工作小組,構建了完善的智慧城市機制保障體系。目前,中國普天、東華軟件等企業參與永川智慧城市項目調研及建設方案編制工作,在城市公共信息平臺、智慧交通、行政并聯審批系統等項目上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到2020年,永川將基本建成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實現政務、醫療、教育、市政等領域廣泛的智慧應用,打造一批重點示范工程和上規模的智慧產業基地,全面促進4+1”主導產業集群的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