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然而,服務外包企業卻在苦苦尋覓著人才。
來自市外經貿委的統計顯示,預計到2015年,重慶的服務外包產業產值將激增到1500億元,受歐美人工成本上漲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服務外包訂單選擇了中國等新興國家,這就為重慶的服務外包產業提供了機遇。
不過,伴隨著訂單飛漲,企業卻困頓在青春期”。
上周,在第五屆服務貿易高峰會上,不少業界人士道出苦水”:開出高薪酬,卻難覓人才,很大一部分訂單不得不推掉,或者轉移到其他城市。
服務外包駛入快車道”的第五個年頭,快速成長的企業遭遇著怎樣的煩惱?
本期老板下午茶”邀請到相關企業負責人聊一聊。
嘉賓:
陳淑寧 文思海輝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羅軍重慶金蝶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德寶 重慶先特服務外包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場外嘉賓:
鐘偉重慶服務外包產業協會秘書長
苦惱
人才結構性短缺難接單
重慶商報:近年來,服務外包產業正在重慶悄然崛起。在各位看來,分食產業蛋糕”,有哪些難處?
羅軍:在業務量穩步上升的同時,我們頗感棘手—中高端人才難以伴隨增長。
舉個簡單的例子,項目能否在工期內,保質保量完成,控制在成本范圍內,這都與這個項目經理息息相關。稍不留神,整個項目很可能重新回爐返工。但目前,盡管公司開出了上萬元的月薪,這個職位仍然未找到匹配的人才。據我所知,目前重慶這個職位的需求量超過上千人,但目前本地的供應量只能滿足其中30%。由于這個職位重要性突出,我們公司每年就有50%的訂單轉移到其他城市去做。
王德寶:重慶先特同總公司的北方基地、華東基地,共同組成了國內最大BPO(商務流程外包)服務外包提供商,重慶先特的目標就是去打造西部聲谷”,其的定位第一是做成中西部最大的呼叫中心產業集聚區;第二就是承接北上廣深這樣一些成本相對較高城市的呼叫中心產業向西部轉移;第三更多地去吸引一些境外的離岸業務,讓離岸的非語言類業務落戶西部,落戶重慶。
今年已經開工建設了,未來會分三期完成。建成后會有大概2萬個坐席,如果真正的形成產業規模,就能吸納3萬~4萬人的就業。按照計劃,我們在今年內應達到1萬個坐席的規模,不過,由于人員尚未到位,只能暫時放慢腳步,年內計劃把員工從目前的2000人增加至5000人。
陳淑寧:文思海輝在整個服務外包的業務競爭中,要開辟出真正的藍海,縮小與印度的競爭對手的差距,尋求更多增值服務,沒有高端人才的支持是無法實現的。因此,進入重慶后,將如何創造環境吸引人才,擴大人員規模看作了頭等大事。
瓶頸
復合型人才培養需加強
羅軍: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80萬人,也有很多的職業培訓機構對接大學與企業,為外包企業輸送人才。但我認為,行業缺乏的是有項目經驗的復合型人才。
這與多個方面緊密相連。首先是畢業生進入這個行業后兩三年內能否留住;然后是留下來的員工有多少可以從技術成功轉型到管理崗位。譬如,我提到的項目經理,該職位要求熟練掌握兩到三門語言,能夠與微軟、IBM這樣的國際企業直接交流、談項目等。所以,優秀的項目經理是很難培養的,培養好之后是否能留得住,又涉及到企業是否提供足夠吸引的職業規劃愿景等。
陳淑寧:在國外市場,我們公司主要跟印度公司競爭,坦率說,這兩年我們跟印度公司的差距并沒有縮小,反而對方是越來越強大。為什么?因為不管在哪里競爭,你自己都有要一支合格的團隊和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團隊。
簡單的說人才培養,這個問題被不少人簡約成從大學里培養多少人就可以了,或者辦一些軟件學校就可以了,其實不然。這個觀念在10年前是成立的。那時候我們就兩個競爭優勢,一個成本,第二人才。現在不是,現在大家要看更深層次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要有滲透行業的能力。
重慶地處西部,擁有多所高校,人力資源數量相當豐富,但本土人才結構性短缺,在重慶很容易找到中低端的技術人員,但信息、金融、財會、外貿、法律、高新技術和復合型人才卻極為短缺。
例如,像文思海輝成長得最快的一個金融領域,我們在金融領域里,有數據說我們在國內是領先的。但這些經驗你說我們到國外去積累嗎?國外的客戶會給你這個機會讓你積累這些經驗嗎?這不會的。他不會給你,他給你的經驗積累,都是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如果要攀升到高端競爭,就得自己培養人。
王德寶:我們也呼吁更多院校和我們合作,學生在校就可以上一些專業課,真正面向實踐,讓學生走出校門就可以馬上進入崗位。
前景
重慶是強勁的新興市場
重慶商報:一旦打通人才瓶頸,在服務外包行業,重慶的前景如何,大家怎么看?
羅軍:在發展貿易服務業外包重慶有很多優勢:投資環境好、交通和通訊設施完善、投資成本較低,重慶可以說是一個實力強勁的新興市場。重慶作為西部重鎮和增長極,吸引了大量服務外包和物聯網企業落戶,各路企業不妨圍繞BPO(商務流程外包)和KPO(知識流程外包)掘金。
王德寶:我很看好呼叫中心產業這塊。伴隨著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服務的需求必然亦隨之攀升,產業的年復合增長率基本上在25%以上。我認為,隨著產業規模的增長,呼叫中心不會簡單停留在114查號、訂房、訂餐、訂機票等服務型功能,而更多逐漸轉向業務型功能。打個比方,一打進電話,我會根據你咨詢的內容,想到你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服務,那么就給你提供一個新的產品。比方說你在反復咨詢冰箱,那么就可以給你介紹一款新型的冰箱,可以馬上就給你送上門。
陳淑寧:重慶有非常好的制造業和加工業的基礎,更多地來講,把傳統的信息化這樣一些手段,結合原來的傳統產業,把它們結合起來,能產生更高的效益。
做智慧城市這件事情也是這樣,咱們的產業做得越來越大,實際上更多的分工也是越來越細,我們的服務也是做得越來越細。我們在跟重慶方面的合作當中,在前期的接觸當中,目前我們在參與的是重慶的永川區的智慧城市的架構這樣一個合作。它主要覆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城市管理,城市管理里面包括了很多,包括市政管理,交通管理等等。第二塊,它實際上是一種惠及民生的事情,比方說,按傳統看病的方法,你在這個醫院拍一個片子,到下一個醫院還要再拍一個片子,而這都是可以通過IT手段來整合完成的,這是智慧城市的好處。第三智慧城市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屬性,它對本地的固有產業,會有一個效益和效力的倍增的一個功效,這個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已經得到了驗證,2005年新加坡開始做智慧城市之后,在2010年的時候,和2005年整個產業相比,效益大概提升了2.5倍。
場外說法
我市將啟動訂單式”培訓
重慶服務外包產業協會秘書長鐘偉說,看到目前存在的短板”,協會與主管政府部門已開始著手解決。
重慶啟動的服務外包十百千萬”工程,將重點建設十個以上服務外包示范區,吸引100萬名大學生從事服務外包,引進1000家服務外包跨國公司,培育10000家本土服務外包企業。
此外,加強與高校及教育機構的聯動合作,根據其硬件設施、師資力量、課程設置以及對服務外包人才的輸出量等因素,評選重慶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11個高校及教育培訓機構為十佳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入選后,將對培訓基地給予一定資金上的支持。
另外,重慶已經明確了離岸外包的目標市場,其中日本、韓國、美國、歐洲將是重點目標市場。同時,注重與港澳兩地在服務外包領域的合作。重點圍繞制造業服務的信息服務外包、物流外包、研發設計外包、金融外包等為重點,加快服務外包特色園區建設,培育品牌外包服務公司,積極申請政策性銀行加大對離岸服務外包龍頭企業的金融支持,為這類企業提供低息貸款。
同時,引進國際知名外包專業公司入駐重慶,為離岸服務外包企業與跨國公司的交流合作創造條件。搭建離岸外包服務人才基地,同時加強高等院校與大型外包企業合作,開展企業訂單式”人才培訓,協助龍頭外包企業引進高級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