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DC報告《中國離岸軟件開發市場2013-2017年預測與分析》(文檔號CN2577404V),2012年中國承接的離岸軟件外包市場規模達到50.5億美元,同比增長22.5%,預計2017年中國承接離岸軟件開發市場規模將達138.4億美元,未來五年將達到22.3%的年復合增長率。
近年來,全球客戶普遍面臨著削減IT成本的壓力,而離岸服務外包作為優化成本結構、助力轉型升級的有效手段,獲得了蓬勃發展的重要機遇。2012年的中國離岸服務外包市場也經歷了快速發展、激蕩變革的過程。在這一年中,市場見證了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之間轟轟烈烈的對等合并、收購核心業務、組建合資公司等戰略運作。
從市場區域來看,在2012年,北美和歐洲市場受到結構性經濟衰退和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影響,市場的發包增速略有下降。對中國服務商而言,美國和西歐國家仍然是最主要的離岸服務外包發包國,中國承接2012年歐美國家離岸軟件開發的市場規模為28.9億美元,占總體市場的57.3%。
2012年中國承接日韓國家的離岸軟件開發市場規模達到18.1億美元,占總體市場的35.9%,其發包需求主要來源于日本市場。日本市場保持較快增速的原因,除了眾所周知的中國企業具備地緣優勢和文化相似度以外,還包括以下幾點驅動因素:首先,近年來日本適齡勞動力人口持續減少,而服務外包模式則是一種對人才缺口的有力補充;其次,日本國內的稅制改革規劃和金融制度調整已帶來大量系統升級和應用研發外包的需求,中國服務商在2012年承接了多項來自于日本金融領域的IT服務外包業務。
從發展模式來看,中國離岸服務外包產業呈現出如下特征:第一,匯率波動是柄雙刃劍。隨著近年來國際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匯率的持續波動產生了高額匯兌損失,例如自2012年11月開始日元相對人民幣大幅度貶值,直接壓縮了公司凈利潤空間。不僅如此,人民幣升值也造成國際軟件外包項目經營成本的持續上升,減弱服務商在軟件外包服務出口的成本優勢。但對資本充足的外包服務商而言,日元貶值有利于其開展海外的收購并購,例如可以考慮跨境收購日本服務商,以實現企業規模的迅速擴張和營收水平的有效提升。
第二,注重規模化發展并構筑創新機制。隨著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在持續做大做強的需要以及國家扶持政策的激勵下,一些服務外包企業積極運作兼并收購,在短時期內迅速擴大了企業規模,例如文思信息和海輝國際在2012年下半年實現了對等合并,組成了文思海輝公司。此外,在加快向價值鏈高端轉型的過程中,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已持續投入創新研發,并建立起長效創新機制,從客戶需求出發,通過增強自主研發能力,為客戶提供更高的價值。
第三,中國服務商探索更加靈活的人力資源策略。面對國內人力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服務商已開始運用如下應對策略:首先,通過考察遴選,在一些經濟不發達但地方扶持政策較豐富的地區部署離岸交付中心,一方面有效減少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中低端員工的流動率;其次,通過重塑內部組織結構,為不同人才設置晉升和發展通道,從而有效維持高端人才的穩定性。
第四,私有化退市成為中國服務商的戰略選擇。部分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已進入了私有化退市程序,希望能夠籍此避開資本市場的監管壓力,可以選擇更加靈活的發展戰略,以實現向價值鏈迅速攀升的目標。不容忽視的是,私有化退市具有較大風險:如果私有化不能成功,要約方需要承擔私有化過程中產生的高額費用;此外如果競爭對手在本企業的私有化過程中發出了收購要約,對于希望主控企業的私有化要約發起人而言,無疑會進一步增加實現私有化的復雜程度。
IDC中國服務研究部高級分析師李杉杉認為: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給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成長帶來了諸多挑戰,國內勞動力成本的高企、大幅度匯率波動,以及資本市場的業績壓力也成為了服務商后續發展的瓶頸。因此,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亟待變革轉型,通過合理規劃人才布局戰略,靈活把握資本市場規則,掌握更前沿的技術手段,注重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創新實踐,在保證現有服務外包業務穩步增長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創新型業務的比重,在2013年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