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第五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專場活動2012中國·南京金融外包對接會”上,南京市金融外包企業服務中心”和南京市建鄴區國際外包企業服務中心”的正式揭牌無疑為南京金融服務外包行業又添上了濃墨重彩。而南京市副市長徐錦輝發布的數據,給予眾多業內企業更大的信心截至去年年底,南京本地各類金融機構總數已達到389家,2011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552.35億元。然而欣喜之余,越來越多的難題和壓力也擺在了企業面前,如何求變成為了他們的首要命題。
用人:成本高人才缺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們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的薪水在所有行業中肯定是前三位。”美國IBM公司智能數據項目技術負責人佘紅權博士說,人力一直以來都是行業最大的投入,一般情況下,行業中約70%的成本來自于人力成本,20%來自軟件,10%才是硬件。
外包業務的報價近年來變化不大,而現在企業的工資支出卻越來越高,公司人力資源成本以每年10%-15%的速度在上升。這樣的價格和成本差已經使得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公司發展受到了很大挑戰。”一家專門從事銀行卡業務的外包企業負責人無奈地嘆了口氣。
一個公司發展無非就是有人干活和拿來訂單,但現在的情況往往是有項目沒人做。現在公司用人不僅貴,而且還難。這個行業起步較晚,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未能完全對接上,甚至就連"挖墻腳"也往往無人可挖。”行業所需高端復合型人才存在的較大缺口,讓國內最大的ATM廠家江蘇保通金融外包服務有限公司不得不選擇自行培養方式。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敏原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開始尋求學企合作,在廣州、鄭州等地的院校專門設立了培訓基地,定向培養所需人才。
業務:服務層次仍偏低
有數據顯示,從我國大型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營業收入變化看,大部分以金融服務外包為主業的外包公司,年均增速都在100%左右,而印度軟件外包企業年均增速為30%左右。
然而,不少與會嘉賓告訴記者,至今,我國金融服務外包仍以低端業務為主,較少承接高端業務。我國承接的金融服務離岸外包業務中,大部分來自日本和韓國,而這兩個國家很少將高端項目外包。同時,大多數服務外包企業缺乏直接從歐美發包商手中接單的能力,主要是從跨國公司駐中國機構承接的第二、第三包等轉包業務。例如,我國本土服務外包企業獲得的微軟、IBM、HP和BEA等美國訂單,主要是通過這些美國公司在華分支機構獲得,而不是從美國直接承攬業務。
現在,大家似乎都進入了一個誤區,一提及服務外包,大家都只是想到軟件,對傳統的、操作層面的東西關注度卻不夠。”李敏原略感無奈。而除此之外,中國金融行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在重視利潤的同時更重視規模,因此接受金融外包的速度相對民營企業較慢。
市場:細分贏得新希望
金融服務外包在中國發展了這么多年,已經進入了專業化細分的時代了,什么都做反而什么都做不好。”李敏原說。
據預測,今后3到5年,中國的數據智能化市場可超百億元,但目前在國內還屬于新興產業,在南京這樣的城市才剛剛起步。”佘紅權將目光緊緊鎖定在了智能數據產業。他介紹說,從銀行到超市,隨著信息管理系統的廣泛運用,每時每刻都將產生數據。如果運用BI(商務智能)、綜合應用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等技術實現數據的收集、管理和分析,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用的信息,再應用到企業管理中,就能有效地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業務經營決策。
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副行長樊慶剛也表示,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快速進步的背景下,服務外包已經成為促進新一輪產業轉移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各家金融機構出于優化結構、降低成本的考慮,應更加重視金融外包。目前,面對人員少、系統多、任務重的現狀,建行運行中心就采用了外包模式,將某些應用系統、基礎設施和部分非核心系統外包給服務商負責維護。運行外包的領域主要在部分網絡系統、郵件系統、病毒防治、桌面管理、主機、部分應用系統的日常維護等方面,從而極大地滿足了數據業務轉型的需要。
本報記者 洪姝翌 實習生 許雯斐
作者:洪姝翌 許雯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