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北京建設國際商貿中心的目標將加速實現。昨日,北京市政府發布了《北京市加快國際商貿中心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十二五”期間北京商業發展劃定了明確的路線圖。十二五”末期,北京商品流通規模將翻番,且外埠和境外購進額占購進總額的比重保持70%以上,外埠和境外銷售額占銷售總額的比重保持60%以上,外向型”購銷將成為北京商業發展的主線。相關專家認為,這一路線圖不僅強調了北京自身商業價值的提升,也提升了中國商業在國際舞臺的地位。
外埠和境外購進額占比70%
按照《意見》,到十二五”末期,在商品流通規模翻番的基礎上,北京外埠和境外購進額占購進總額的比重保持70%以上,與此同時,外埠和境外銷售額占銷售總額的比重保持60%以上。具體到行業方面,在全球貿易過程中,服務貿易將會得到更快發展,其中,貨物、服務貿易占全球比重均突破1%,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規模實現年均增長20%,以鞏固服務外包全國領軍城市地位,北京在全球貿易網絡中的樞紐地位將得到提升。
解讀:北京是高端人才聚集地,這為北京吸引境外投資提供了基礎條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分析認為,相對于其他地區,單純靠發展制造業吸引外資,北京并不具備條件,相反,立足本身優勢,集中發展服務業卻會為地區發展帶來良好機遇。
劉元春建議,北京可把自身打造成國際服務貿易中心,并在服務外包方面做文章,通過提高自身輻射力的方式提高對外資的吸引力,以帶動自身經濟發展。他認為,不同城市提高自身輻射力的方式不同,對北京市而言,要提高輻射力還需立足城市內涵,總結自身發展經驗。和紐約、巴黎等諸多國際化大城市的發展思路不同,建立在人才聚集、知識資源豐富的基礎上,北京可利用各種途徑吸引國際服務業在本市生根發芽,并通過打造總部基地、國際研發中心等途徑吸引更多企業入駐。”
服務貿易額達1200億美元
服務貿易將成為帶動北京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按照《意見》,2015年,北京市服務貿易額達1200億美元,實現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規模達35億美元。據了解,北京將打造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促進平臺,完善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并將力推新興服務貿易發展。以鞏固服務貿易在全國的領先優勢,提升服務產業的整體水平。具體措施方面,北京將以服務外包示范園區為載體,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以提升在國際服務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
解讀: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既是北京經濟發展轉型的需要,也是轉變城市功能定位的需要。”區域經濟研究專家、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逢賢表示,對致力于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貿中心的北京市而言,發展高污染、高耗能的工業已經不符合城市本身定位,工業的發展會給城市帶來更多的污染,而發展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能在降低污染成本的同時,帶動城市經濟發展”。
徐逢賢建議,北京在服務業具有充足的空間可以發展,在物流業、金融業、旅游業等方面,北京都擁有先天發展優勢。根據總體規劃,北京將建設成為集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業平臺,伴隨著物流、科技、信息、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北京將形成現代服務業中心。這意味著,服務業對北京地區GDP的貢獻將會越來越大,服務業對提高北京地區就業率的貢獻也將更大,也能更好地服務于北京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