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外包作為現代服務業當中的一員先鋒,是中國趕上發達國家、提高軟實力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力量。要真正推動這個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型行業,充足的高質量人才是發展的前提。”杭州師范大學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副院長陳剛在日前舉辦的全國首屆服務外包人才高峰論壇上有感而發,作為人才培育的最前線,高校應該提供具有先導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引導、幫助學生進入服務外包領域,而在人才培養的方向上要做到‘以銷定產’,按照產業需求培養合格人才。”
目前在中國產業結構戰略調整中異軍突起的服務外包行業,預計會在未來5-10年內進入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然而在巨大的發展機遇中,招不到人,就不了業”的人才怪圈——企業找不到滿足自身要求的實戰型人才、相關專業畢業生也無法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為行業造成嚴重的人才缺口。僅在杭州一地,預計2010年服務外包人才缺口便達到8萬,而在整個十一五”期間,我國服務外包人才缺口更高達每年50萬人。
脫離產業需求的培育模式是導致象牙塔中的學子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的主要原因,” IBM大中華區首席職業教育業務顧問屈中華表示,出于創新現有的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方式,IBM攜手杭州師范大學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自去年開始打造了全國首個創新學歷教育模式,實現深度校企合作。IBM通過協助學校設置企業化課程、提供實戰式師資建設、仿真式模擬實訓、外向型職業教育等數個方面的改革,四年的本科教育將讓大學生完成從缺乏實戰經歷的本科畢業生到專業人士的轉變,并由此為行業帶來一股嶄新的發展動力,實現學生、高校和產業的‘三贏’局面。”
在今年初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公開征求意見稿中,不僅明確指出國家需要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同時更強調學生的知行統一,以及深化辦學體制改革,積極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教改方案雖未最終定稿,但IBM與杭師大的創新校企合作卻已在教改方針鋪就的道路下謹慎前行。在雙方的合作中,杭師大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作為高校合作方,為學生提供學習場所,并統一負責項目的招生工作以及為最終完成課程的學生提供本科學歷和學位證書。而IBM則提供本科教育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本科四年的課程設計、管理模式、學生管理以及師資隊伍建設,更涉及到學生就業渠道及就業推薦等工作。
在歷經兩年的合作中,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下屬的IBM班目前已經有逾500名學生,并按照市場需要從外語能力、IT技能、職業素養以及公司實戰等多方面進行全面強化。據了解,雙方合作的核心正是希望通過長時間的學生管理和企業導師的潛移默化,讓學生在行為和思維習慣上變成一位優秀的職業人,從而獲得更高的事業起點。
中國的外包行業每年增長基本都超過50%,人才的供應遠遠跟不上進程,而外包項目的延續性也讓這些人才擁有明朗的晉升前景。今年,我們IBM班將有數十位學生即將畢業,其中有逾80%的學生尚未踏出校門便已與企業簽約。可以預見,隨著未來幾屆學生將接受更完整的創新本科教育,就業情況將會越加樂觀。”屈中華如此表示。
培養人才、促進就業固然是IBM與杭師大攜手合作的初衷,而企業所提供的支援力量也同樣為高校的教學模式帶來改革動力。從前,大學只教過去的事情。但服務外包作為現代服務行業崛起的代表,必須時刻緊跟產業的需要,并要求學校掌握今天,甚至未來的發展趨勢。然而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目前很多大學都很難做到這一點。”陳剛說到,比如,現有的課程存在滯后性、缺乏實用性的問題,教師也沒法緊跟產業的需求,因此我們就通過校企合作,引進來自企業第一線的老師,并且按照產業國際化的特性加強學生的外語能力,借此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并構筑提升學校影響力的基石。與企業進行優勢互補,學校將擁有改革創新、按社會需求辦學的資本,并成為未來建設一流綜合性大學的重要步驟。”
從過去的ETP項目開始,IBM一直致力于提升國內的職業教育水平。而這次與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的合作更是國內校企合作中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屈中華表示,可以說,通過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就業前景并為學校的教育模式帶來改革的契機,服務外包行業將可以突破人才怪圈,吸納大批實戰型人才,從而推動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的整體發展,以智慧的教育創新實現真正的‘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