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伴隨著京滬一線城市房價加速趕頂”的癲狂性走勢,二手房屋中介這支在樓市產業鏈中馬路游擊隊”日趨活躍”。一方面,二手房中介再次扮演起為高房價鼓噪推波的角色,向買房人和賣房人極盡蠱惑之事;另一方面,暌違數月的二手房貸返點又有重出江湖”之勢。盡管中國銀行業協會以及監管認可的法律與自律規定均要求銀行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二手房中介支付返點”,但在正規的銀行機構與黑化”的二手房中介的博弈中,被動而無奈的其實仍然是前者。
從目前的局面來看,簡單的行業自律性規范無法幫助商業銀行更好降低交易費用,銀行變相返點”也未能杜絕。缺乏監管與社會責任約束的大型連鎖二手房中介,挾房源與買客信息壟斷資源而令銀行就范,在最近舉國輿論聲討高房價的大勢下繼續逆風飛揚”。實際上,早在2009年,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因拒絕向鏈家、中大恒基、中原地產等大型中介支付返點費用而被幾大中介聯手封殺”。
筆者認為,應取締同時分拆目前的大型連鎖房屋中介,徹底整治中介行業,同時充分引入銀行金融服務外包形式的銀行網點居間房屋金融服務”,房貸和房地產市場才能獲得規范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中國城鎮化和城市發展進程的加快,未來20年,中國人必然要進入一個以二手房為主的置業、改善居住的時代。缺乏規范管理與社會責任、任由寡頭壟斷二手房中介市場將極大地增加民眾的購房負擔,扭曲銀行房貸管理體制,造成整個社會交易成本的上升和金融生態的惡化——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與房屋中介的不良作為有著極大的關系。京滬廣深等一線城市二手房貸市場屢禁不絕的返點”問題既擾亂了市場秩序,也損害了銀行和購房人的利益,特別是大量的房貸中介協助”客戶向貸款銀行提供虛假材料,整個社會的金融風險大大增加。以目前行規”來看,中介向買房客戶收3%以上的服務費,再向銀行索取1%~2%的返點,行業利潤率已堪稱暴利——銀行其實已淪為二手房中介的打工仔”。
從產業經濟學角度來看,二手房中介是一個典型的雙邊市場中介組織(Two-sided Networks)——鏈接買房人和賣房人。小到房屋中介、婚姻中介大到媒體、銀行卡組織都屬于這一類模式的企業。但無論在理論或實踐中,類似房屋中介、準入門檻較低的雙邊市場中介組織因為極強的屬地性,一般應是完全競爭、充分分散的市場結構。任由房屋中介以商業連鎖形式無限擴張必然造成網絡和信息壟斷,異化正常的居間代理契約。這也是為什么2003年以后北京樓市會在幾大中介公司門店大躍進”的同時,被以吃差價”、要返點”的形式導致房價暴漲。
本著改善民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以及優化金融生態的原則,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堅決取締進而分拆連鎖性、大型二手房中介,只準許單一門店的二手房中介存在,從而在根本上遏制大型連鎖中介信息壟斷、服務價格高收費、肆意欺壓”銀行之害。在大型二手房中介禁絕之后,國家應鼓勵、規范并支持單一門店型中介與就近銀行網點開展合作,進行直客式”二手房按揭貸款業務。通過法律與監管政策的進一步完善,逐步使這些分散的、個體式的二手房中介成為銀行房屋按揭貸款委托關系規范的金融外包服務公司。
事實上,目前市場份額頗高的鏈家、中大恒基、中原地產等所謂的大型規范中介”,其業務范疇無非是涵蓋兩方面:一是買賣雙方信息撮合,二是看房、見證簽約、協助抵押評估、辦理過戶等流程性”職能。其門店信息發布完全可以由銀行網點+個體中介來完成;至于中介在貸款與產權辦理方面的流程性”工作,個體式、小型二手房中介的服務質量完全會比正規大中介”更好。
綜上所述,取締+分拆之后的二手房屋中介行業其實并不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與社會穩定,相反還極大地節約了社會成本。在目前的房貸和房屋市場上,這無疑是一項成本最小,民眾受益最大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