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園區已成為引領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無錫市商務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市50個Park園區實現業務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
Park”園區以特色產業集聚為主要特征,土地占用少,資源消耗低,投入產出高。目前我市已形成服務外包集聚園區、制造業特色產業區、創新創意高端服務業集聚園區和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四大板塊,傳感、服務外包、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其中擔當了主角,據不完全統計,新興產業已占Park”經濟總量的八成以上。
Park園區正成為低碳經濟的領跑者。無錫高新區光伏產業園、惠山經濟開發區風電科技產業園、宜興開發區新能源產業園、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低碳產業園去年成為我市首批四個低碳示范園。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Park”經濟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爆發力,成為城市轉型發展的典范。目前排名全市前三位的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K-Park、馬山生物醫藥產業園Bio-Park已成為新興產業集聚地和轉型發展的領頭羊”。
Park經濟裂變式增長,帶動了傳統工業園區升級。原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揚名工業園變身”為南長科技創新及服務外包集聚區,大力培育新興產業,積極實施業態調整,逐步形成了傳感器節點高端制造和傳感技術創新應用產業群。從新區科技創業園孵化出來的美新半導體,通過收購世界知名無線傳感器網絡方案解決商CROSSBOW,從傳統MEMS供應商一躍成為傳感網核心研發企業。在市商務局剛出臺的Park園區考核管理辦法中,"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數占當年新增企業數比重"的條文赫然在目。據悉,我市采取各種舉措加快各類創新要素向園區集聚,除市里出臺統一政策外,各園區還分別制訂相關政策壯大新興產業,南長科技創新及服務外包集聚區每年由財政提供1000萬元設立業態調整專項獎勵基金,在企業將原傳統產業占用載體調整出來并引進新興產業后,給予其每平方米150元的獎勵。
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對發展新興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目前我市已建成國家級、省級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約50個,其中有40多個落戶Park園區。首個商業運營的IBM云計算中心、SaaS(軟件及服務)運營平臺,以及華東地區首個鉆石五星級國際IDC數據中心等均已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