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O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即商業流程外包,亦稱IT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abled Services) 信息技術驅動的服務業外包,包括客戶管理外包、人力資源外包、財務流程外包、保險理賠業務外包、金融業務外包、貸款流程外包、政府非核心業務流程外包等。
盡管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憑借其強大的國內市場,總體經濟仍舊保持了相對穩健的增長。而中國的BPO產業,則繼續以超過ITO的速度增長。雖然我國外包環境稍受外部影響,但是金融衰退并非全是負面影響,而且,對于服務外包這一明顯具有反周期”特征的產業來說,金融危機帶來的更多的是機遇。作為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外包對于經濟衰退期的企業經營而言,已經成為其應對衰退的重要手段。而全球經濟環境帶來的壓力加上政府經濟政策的刺激和服務商整體交付能力的不斷提升,更是催生了中國國內服務外包的巨大需求市場。離岸服務市場在危機之后仍將起到推動國內市場成熟的引擎作用。兩個市場將在未來的發展中繼續相互依存,互為促進。
中國的BPO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及優勢, 鼎韜服務外包研究中心的專家指出,越來越多的全球大型BPO公司瞄準了中國的BPO市場,紛紛將進軍中國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其全球業務發展策略之中。 中國發展BPO產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1.低廉的勞動力成本
眾所周知,無論對于發包商還是接包商,成本都是其考慮的第一要素,而中國正是在勞動力成本方面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一線城市軟件工程師平均工資約為印度程序員的一半,比美國程序員的四分之一還要少;在天津等其他城市,工資更為低廉。而對于BPO企業而言,這種成本優勢更加明顯。
2.充足的人力資源供給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經過多年的教育積累,中國已經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知識人才儲備。有關資料表明,從2001年至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413萬,保守估計2009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將達到600萬。同時,還有部分學校和機構針對服務業的需求培養了大量的急需人才,如東軟軟件園產業公司為促進BPO業務的發展,成立了東軟信息學院,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和外語能力,畢業生在BPO業務中的實踐能力非常強。以上各種渠道都為BPO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
3.IT基礎設施
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高度依賴城市基礎設施,尤其是IT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是中國發展BPO的一個重要優勢。為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不利影響,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中國政府出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將在兩年內投資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其中大部分將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投資340億元用于加快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50億元用于加快鐵路、公路、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0億元用于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目前,中國政府20%的投資都是用于基礎設施領域,許多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領域不斷改善,產業集群迅速發展形成了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2008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報告,對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了綜合評估,中國的排名從去年的62名上升至57名。
4.強大的本土市場
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獨特優勢是中國市場。中國和印度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印度服務外包產業是外向型的,依賴的是國際環境,而中國擁有自身龐大的國內市場和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國內市場是我們最大的核心優勢。
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現代生產型服務業,本來就是以制造業為基礎并且不斷從制造業中分離出來的行業。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根本不可能有強大的服務業。因此,隨著中國先進制造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原本配置在發達國家的高端服務業,也因為尋找客戶的需要而不斷地向中國大城市轉移。目前跨國公司不斷向中國一線大城市設置『企業總部』的趨勢正是驗證了這一點。中國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的產業政策,必然拉起對現代服務業的巨大需求。
因此中國自身經濟的迅速發展,對于服務外包的需求是域內外包”的內需和離岸外包”的外需雙重疊加,此優勢是任何其他國家和地區都無法比擬的。
5. 積極的政策指引
中國政府已經將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列入了十一五”規劃,作為中國實現產業升級的絕佳途徑。2006年中國商務部已經決定實施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千百十工程”;2009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問題的復函,同意將北京、天津、上海等20個城市確定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并在上述20個城市實行相關政策措施。建立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人才庫和服務外包人才網絡招聘長效機制,設立服務外包研究機構和行業性組織。同時,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扶持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以天津市為例:天津市政府每年設立1億元的專項資金,在此基礎上,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每年也拿出1個億扶持本地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這些專項資金主要用于企業訂單補貼、稅收返還、研發補貼、培訓補貼等等。
同樣的質量,低廉的成本,加上政府土地、稅收、人才的優惠政策,使中國成為多數跨國公司公認的BPO目標市場。
目前相對于ITO服務而言,中國的BPO產業發展成熟度更低,仍屬于初步發展階段,主要表現在:以環節性外包服務為主;BPO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國的BPO企業更多的基于最基礎的相對競爭優勢,即低成本優勢,而從事低端的,相對重復性的BPO服務,例如數據處理,呼叫中心,應收賬款管理,工資單處理等等。而面對中國的BPO產業,普遍的國外企業認為存在法規不明確(60%)、合約風險(57%)、語言障礙(56%) 及敏感數據的安全(52%)等障礙。
中國的BPO產業發展,依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