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三大汽車制造企業尼桑公司已經邀請了包括印度塔塔公司、Wipro、馬恒達薩蒂揚公司(Mahindra Satyam)和IBM在內的多家外包服務商參與其估計金額在2.5億美元的應用軟件開發及維護項目的競標。尼桑公司目前與印度馬恒達薩蒂揚公司(Mahindra Satyam)及其它幾家軟件公司已有項目合作的日本企業中的一家公司,其它公司還有日本索尼公司和豐田公司,這些公司都在通過將IT和后臺業務項目外包給印度而尋求降低其運營成本。據一直在跟蹤這些合同的專家估計,今年要有約20億美元的外包項目外包到印度。
尼桑公司已經邀請上述公司參與該合同的投標。但是,據來自于參與該項合同競標的一家服務商的高管說,在日本當地有無機構或者與其它日本IT企業是否已經有了合作伙伴關系是考慮選定中標企業的重要參數。
根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估計,日本企業每年的IT離岸外包合同超過80億美元,分別外包給了中國、印度、韓國和越南。印度去年得到了約15億美元的外包項目,因為日本客戶仍然更愿意把項目發包給中國這樣的鄰國,中國拿到了將近50億美元的外包合同。韓國出口到日本的軟件項目價值約在10億美元。
盡管日本是一個頗具誘惑了的IT外包市場,但事實上印度并未能有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大舉介入,因為日本客戶除了維持他們公司內部的IT部門的正常運營之外,仍然傾向于與日本的本地企業合作。
富士通、IBM日本、NEC和日本尤利系統公司是日本幾家大的老牌軟件服務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一家IT公司在日本的業務負責人說,像索尼公司和日本新生銀行這樣的客戶都是從一些金額小于100萬美元的合同開始,對這樣的小項目印度外包公司迄今實際上并無太多熱情。他接著說,類似于豐田這樣的客戶仍在執著地維持著本企業的龐大的IT部門。
日本貿易振興會(Jetro)理事Kazumasa Kuboki 說,為了得到更多的外包業務,印度公司需要被看成是日本當地的公司。例如,客戶都把IBM日本與其它日本公司一視同仁。他說,度公司需要通過做一些較小的試驗性業務來提升日本客戶的信心。
今年,印度軟件公司會贏得一些日本新客戶。最近位于東京的索尼公司宣布該公司除了進行包括外包在內的多種企業重組手段之外,還將通過降低其電子業務部門的經營成本來實現節約20億美元的目標。索尼公司預計2009年全年的經營虧損約為29億美元,這是該公司14年來的首次虧損。
Kuboki先生說,IT工程師的匱乏和經濟衰退是日本公司今年增加外包的主要原因。
根據佛瑞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日本每年用于購買技術服務及產品的開支差不多占到其GDP的2.6%,但已讓位于中國而下滑為世界第三。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IT市場,去年中國的IT支出為1430億美元,大于日本的123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