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服務外包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也相應激增。但盡管外包人才培訓學校及基地出產”人才多多,但要打通從培訓到實戰的最后一公里”瓶頸,實現無縫對接”,仍是一大難題。剛剛結束的NIIT”服務外包公開課競賽中,學校、企業、學員三方首度坐到一起,關于外包人才供需雙方如何對接,進而發揮更大效用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
供需平衡,看上去很美服務外包產業被認為中國未來20年最大的就業蓄水池”。目前,無錫擁有服務外包企業700多家,從業人員6萬多名,年需求人才2萬人,明年更將翻番達4萬人。與之相應的是,無錫近年來全面推進NIIT(中國)服務外包學院、無錫埃卡內基學院、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北大方正(無錫)軟件外包學院三大工程,加上各大中專院校開設的外包專業,全市服務外包人才年培訓量達兩萬人左右。
看上去基本供需平衡,但事實不盡如此。完成培訓的學員進入企業后,少則3個月,多則半年一年,必須再培訓才能真正上崗!”專門從事服務外包二次培訓”的無錫高華人才開發公司人員姚琴琴算了筆賬,培訓費每人起碼5000元,加上工資支付,崗前培訓”花費人均超過萬元,如果大規模用人,這筆支出非常龐大!”如此情形下,一些服務外包企業情愿雇傭熟手”,由此也會導致行業間相互挖人”的惡性循環,對整個產業發展極為不利。
這樣的尷尬”,與此前實施的教學模式有關。教材與實際脫節、學校與企業隔離,由此,出爐”的學生與企業所需人才常常不搭調”。在服務外包公開課競賽中,一位老師按教材講解新技術頭頭是道,但由企業人士組成的評委組卻不約而同打出低分,技術只是一小部分,就服務外包行業而言,職業的規范和敏感更重要!”江蘇泛亞信息技術公司技術總監范建波一語中的。培訓合格人才,師資是第一位的,但事實上,很多培訓機構或學校的老師往往照本宣科”,這在其他行業或許還能湊合,而在特殊的人腦+電腦”的服務外包產業,則行不通了。劉培林是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老師,此次她在近30名老師中脫穎而出,獲得服務外包公開課競賽一等獎,這得益于她曾在外包企業就職的經歷,一名合格的外包老師,不能光談教案,必須符合企業流程,按項目的實施一步步講解,具備相當的可操作性才行!”
縮短路徑,必須改革培訓機制有關人士指出,要縮短服務外包人才從學校到企業的路徑,必須改革原有的培訓機制,推行校企合作、職業實訓的人才培訓新模式。形成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的有效互動連接。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市已著手開始嵌入式教學及雙師資”模式的嘗試,這在全國服務外包業還屬創舉。印度服務外包業國際領先,其課程大多采用NIIT實訓教材,也較適合企業,由此,我市自去年起在全市15所開設計算及外包課程的大中院校教學中嵌入NIIT教程,逐步引導校園培訓向企業實訓轉變。同時,展開外包老師的輪訓,鼓勵學校專業老師前往企業掛職或受訓,建議企業有實踐經驗者前往學校講課,我市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科技學院等已先期啟動這一行動。另一方面,無錫海輝軟件、軟通動力等知名外包企業都建立了大規模的實訓計劃,學員實訓面進一步擴大。
要實現服務外包人才與企業的無縫對接”,離不開政府的扶持。相關部門人士告知,我市已出臺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外包企業用人大力扶持,新招大專及以上學歷員工的給予每人培訓補貼4000元,生活補貼1000元。無錫要放水養魚,所培訓出的服務外包人才不僅為無錫,還要為全國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