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暫時終結了印度過去3年的全盛期。正當全球努力擺脫經濟衰退之時,印度的各種政策卻處在停滯狀態,忙著重組的政府似乎已無暇關注經濟。
長期以來,觀察家們在討論印度經濟時,往往喜歡盯著印度官方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連續多年9%的GDP增速,讓全世界都在關注印度。然而,這些看似漂亮的數據背后,仍有很多因素困擾著該國經濟的正常發展。
官方數據改不停
4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下調全球經濟增長率時指出,印度2009年的經濟增長最多達4.5%,這比先前預計的5.1%低了不少。印度央行當日也發表數據稱,印度2009到2010財年,GDP將增長6%,但此前它宣布2008-2009年的增長是6.5%和6.7%。現實是,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長率僅有5.3%。如此變化多端的數據靠得住嗎?
雖然印度一直為其經濟不依賴出口和金融市場穩定而自信,但印度央行行長薩巴繞說,受全球經濟的持續衰退影響,印度出口業遭遇重挫,與其他新興經濟體一樣很難打開出口市場。如今外資枯竭,資金紛紛從股市撤離,印度增長已經放緩,肯定會引發市場信心波動。而且,信貸市場緊縮已經影響到一些企業,印度最大的業務流程外包公司把原先預計30%的增長率下調一半,改為15%。
印度成長神話崩潰
全球金融危機暫時終結了印度過去3年的全盛期。正當全球努力擺脫經濟衰退之時,印度的各種政策卻處在停滯狀態,忙著重組的政府似乎已無暇關注經濟。無論是去年印度金融中心孟買的恐怖爆炸案,還是近日傳出魯比娜·阿里(獲奧斯卡大獎《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中的童星)正被自己的父親以20萬英鎊拍賣,抑或自4月16日大選開始后的諸多暴力事件,都把世界對印度經濟的關注轉移到了政治環境和民生問題上。
當IMF呼吁各國政府抓住機遇加大對本國經濟的刺激力度時,印度對解決本國失業率和出口下滑問題顯得頗為自信,但他們可能不得不面臨的尷尬是:對本國廉價勞動力成本過于自信,卻忽略了跨國公司對投資環境安全性的重視。
意外降息引發爭議
除上述問題之外,出乎意料的事也不少。此前,許多分析師認為印度不會繼續降息,可4月21日,印度央行突然把基準利率下調0.25%,至3.25%。毫無疑問,這是由經濟增長放緩引發的。此外,印度央行還將隔夜貸款利率下降0.25%,至4.75%。IMF保守地說,印度央行還有降息空間。印度工業聯盟主席Venu Srinivasan也認為,當前宏觀經濟的緩慢增長和物價下跌,預示著更大的降息空間”。對此,野村證券分析師瓦爾馬則認為,印度央行降息實質上是向銀行施壓,要求進一步降低借貸利率。而更大降息空間要等到5月中旬新政府上臺才能作決定。
業內人士對印度調整貨幣政策以支撐經濟的手段不乏斥責之聲。印度國際經濟關系研究委員會會長Rajiv Kumar博士說,商業界對印度央行通過調低利率來刺激借貸的無能行為極為憤怒。”
過分監管嚇退投資者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也讓IT產業遭遇一定程度的打擊。作為世界第二大軟件出口國,IT產業已成為印度的支柱產業,并帶動了貿易、旅游、電信、金融等行業發展。近來IT業頻頻曝出兼并收購及利潤下滑的消息,也或多或少給印度經濟造成沖擊。
印度雖然放寬了一些控制外國投資的復雜法規以吸引投資者,同時也打開了零售和航空等重要行業的大門,但在金融監管體系、法律和會計等專業服務領域的過分監管,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都讓投資者望而卻步。目前,還很難判斷新政府上臺后是否會實施放寬監管或提高關稅的重大舉措。